申屠姓
申屠姓,亦作申徒姓、勝屠姓、信都姓、申都姓等。淵源有三個,一是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屬於以音訛改姓為氏;二是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三是上古時期有申徒氏因音誤傳為申屠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浙江桐廬、浙江東陽、陝西、甘肅等地。歷史名人南梁申屠狄大將軍,有漢代都尉申屠嘉、東漢學者申屠蟠。當代畫家申屠雲章、畫家申屠潛等。申屠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54位,人口1.7萬人。申屠狄,系申屠蟠九世孫,譜載生於永平戊寅六月廿二,永平年號無戊寅年,按《申屠狄行傳》,當為永明丙寅(486);卒於西魏恭帝甲戌(554,該年為梁元帝承聖三年,此處為何用北朝紀年,令人費解)七月十五日午時。《禹山申屠氏宗譜》所載誥敕雲,大同十年七月十五,梁武帝對"進秩食邑於東陽,致仕歸休於泉石"的申屠狄舍宅所建之寺,"承先聖行水無事之意",敕名"大智"。而時隔一個月後,晉申屠狄為大將軍、統制兵馬,"務要依公執法,正色立朝",則申屠狄歸隱林泉為時甚短,舍宅建院,當在其時。因舍宅為院,所處之八面山,遂稱"舍山"。大智寺建成不久,改名"大明院",北宋治平二年(1065)復名"大智院"。疊
目錄
申屠(shēn tú)姓源出
源流一
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屬於以音訛改姓為氏。上古舜帝的後代中有一個古老的勝屠氏部落,在遷徙過程中占據屠原(今陝西合陽)生息繁衍,故稱"勝屠"。原為勝屠氏,後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屠氏。
在勝屠氏、或申屠氏、申徒氏的後裔子孫中,有省文簡改為單姓申氏、屠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夏朝時期,炎帝裔孫四岳之後被封於申(今河南南陽),為侯爵位,世稱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兒為王后,後來又寵幸美女褒姒,為此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申侯對此大為不滿,便聯合鄫國和遊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敵兵壓境,周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召喚各國諸侯前來援救,可是等來等去,連一路援軍也沒有來。後來,周平王晉升申侯為侯爵,稱申伯,並把自己的小舅舅、申侯的小兒子賜封在屠原(今陝西合陽)。此後居於屠原的姜姓申氏族人中,就有以原國姓"申"與新封地名"屠"合為複姓,稱申屠氏,其舅稱"申屠侯"。
隨着歷史變遷,有些申屠氏族人又隨音改為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勝屠氏等諸姓氏;還有些申屠氏族人後隨音簡化為申氏、宇氏、謝氏、射氏等諸姓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申侯、申屠侯。
周幽王死後,申侯和魯侯、許侯等一起,擁立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為了酬謝申侯的擁立之功,周平王把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陝西合陽),稱為申屠侯。居於屠原的申氏人,就以申屠為複姓,稱申屠氏。申屠氏皆奉申侯、申屠侯為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申屠懋成:公元1645~1712年,郡望京兆,為豫行又八十四,約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12年)從東陽夏屠遷浙江永康柏岩鄉射口(寨口),爾後析居金山頭等地,子孫聚居棠溪鎮金山頭。是為浙江永康申屠氏始祖。 [1]
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為京兆尹,"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時期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濬縣、滑縣等地。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固安堂:漢朝時申屠嘉力大無窮,能腳踏強弩把它張開。隨漢高祖抗擊項羽,累官都尉,歷淮陽太守。漢文帝時遷御史大夫,封固安侯。申屠氏因以號"固安堂"。
瓶隱堂:傳說申屠有涯是宋朝時期的著名隱士。有一次,申屠有涯攜帶着一個瓶酒乘舟,喝醉了酒大吐,眾人便把他趕到岸上。他說:"蚩蚩(忙亂之樣)同舟人,不識同舟龍。"說完,就跳進瓶中不見了,當時人們驚稱其為"瓶隱"。此後"瓶隱"成為申屠氏家族的一個堂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