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電泳是中國科技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電泳(electrophoresis, EP)是電泳現象的簡稱,指的是帶電顆粒在電場作用下,向着與其電性相反的電極移動的現象。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技術稱為電泳技術。

1807年,由俄國莫斯科大學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羅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最早發現。

1936年瑞典學者A.W.K.蒂塞利烏斯設計製造了移動界面電泳儀 ,分離了馬血清白蛋白的3種球蛋白,創建了電泳技術。

在確定的條件下,帶電粒子在單位電場強度作用下,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即遷移率)為常數,是該帶電粒子的物化特徵性常數。不同帶電粒子因所帶電荷不同,或雖所帶電荷相同但荷質比不同,在同一電場中電泳,經一定時間後,由於移動距離不同而相互分離。分開的距離與外加電場的電壓與電泳時間成正比。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