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番子溝,是臺北市的一個舊地名,位於今大同區西北部及士林區西南端,範圍包括大同區的老師里西北部,以及士林區的富光里南端、福順里西南角。

目录

歷史沿革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番仔溝庄」,隸屬於大加蚋堡。該庄北隔基隆河分流番子溝與社仔庄為鄰,東及南與大龍峒街為鄰,西隔淡水河三重埔庄為界[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為臺北廳直轄,隸屬於第三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三區改名「大龍峒區」。1920年(大正九年)番仔溝庄改制並雅化為「番子溝」大字,隸屬於臺北州臺北市。1922年4月町目劃分時,番子溝大字合併南側大龍峒的一部分並改制為河合町[2]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北市劃分為10個區,番子溝地區隸屬於大同區,町改制為里。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番子溝地區仍屬於大同區。[2]

公園

參考文獻

  1.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2.0 2.1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