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疣鼻栖鸭

疣鼻栖鸭(学名:Cairina moschata)在中国也称番鸭。[1]

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

栖息于热带地区,喜欢温暖的水域。

在水中扑翅浮游戏水,但不善于在水中作长时间游泳。

后驯化为家禽。

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福建地区多有养殖。

人工驯养的疣鼻栖鸭体色多为纯白色,一般称为“白番” 。

但也有羽色黑白相间的杂色类型,与野生疣鼻栖鸭体色类似。

成年鸭眼睛周围和鼻部具有红色或暗红色的肉瘤,成年雄鸭尤为明显。

性疣鼻栖鸭体重往往可达3千克,甚至更重,雌鸭体重接近2千克。

虽已被人工驯化,但由于历史较短,双翼强健,仍旧可以短距离飞行。

目录

栖息环境

疣鼻栖鸭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到安第斯山脉东部。

栖息于湖泊和热带低地森林缓慢的河流畔的树木间,在旱季时出现在咸淡水的沼泽和沿海潟湖。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疣鼻栖鸭 拉丁学名 Cairina moschata 别称 红面鸭、番鸭、美洲家鸭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雁形目 鸭科 栖鸭属

外形特征

疣鼻栖鸭身长66-84厘米,翼展120厘米,雌鸭体重1250克,雄鸭体重3000克。

体态健壮肥大,体躯略扁,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

头大而粗短,喙较短而窄,鲜红或暗红色。

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皮瘤,在头部两侧展延较宽而厚。

自眼至喙的周围无羽毛。眼鲜红色。胸部宽而平,翅膀大而长、强壮有力。腿短粗壮,为红色、桔红色或黑色。

趾爪硬而尖锐,蹼大而肥厚。体羽有纯黑、纯白、黑白色或白色杂有蓝青色等多种。

生活习性

疣鼻栖鸭集30左右的小群活动,即使换毛时也不集大群。行为谨慎和胆怯,雄鸭没有领地意识,伴侣关系相对不紧密,结对并不持久。

喜欢温暖的水域,在水中扑翅浮游戏水,但不善于在水中作长时间游泳。

集群生活,性情温顺,行动笨拙,步态平稳。休息时把头伸到翼下,呈“金鸡独立”状。

雄鸟常发出“哩哩”的低哑叫声,雌鸟则发出“哪哪”的轻叫声。

疣鼻栖鸭主要是活跃在夜间和凌晨。在浅水处生活和觅食,有时也活动于草地和岸边。

是素食动物,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种子、茎和叶为食,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类和爬行动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特里尼达和多巴哥、智利、波多黎各。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不同的地区有差别,在圭亚那是2-3月份筑巢,在委内瑞拉从6月-11月,在巴拿马7-11月,在玻利维亚和秘鲁是3月。

根据不同的环境将巢建于各不相同的位置,首选的是棕榈树、棚屋、猛禽的旧巢,甚至在地面建造多种类型的巢穴,或在河岸植被厚厚的大裂缝里建巢。

雌鸭用胸部的羽毛衬在巢底部,在9至15天内产下一窝卵,最多可达21枚。

孵化期30至35天不等。虽然高产但生成率不高,只有2或3只幼鸭可以长大。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2]

视频---凯门鳄似乎知道,疣鼻栖鸭很容易被拿下,它们围剿疣鼻栖鸭


参考来源

  1. 欣赏:美丽的栖鸭,新浪博客,2017-12-19
  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快资讯,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