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病毒性咽喉炎系病毒所引起的咽部急性感染。多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圍皮膚發生皰疹,也可發生於角膜及外生殖器。

目錄

醫學信息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皰疹性咽峽炎 Viral pharyngitis 耳鼻喉科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咽喉口腔部 病毒感染等 咽,口角等出現皰疹

病 因

病毒性咽炎多發生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圍發生皰疹。以皰疹病毒較多見,其次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咽炎。這種病毒在電鏡下見是圓形小體,直徑約180μm。常常是由於患者勞累、熬夜、飲酒、氣溫突變、過敏素質、或某些物理、化學因素如汞、砷、鉍、碘等的刺激,使身體抵抗力低下,導致的免疫力低下,就會引起病毒感染,從而引起咽部粘膜出現急性炎症性改變,引起病毒性咽炎。。另外,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瘧疾、流行性腦膜炎等均可並發病毒性咽喉炎。

病變為上皮細胞水腫、膨脹,使表皮的棘細胞層隆起,形成水皰,內含大量多核白細胞及血清,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函體,水皰很快破裂,形成一淺潰瘍,表面覆有炎性細胞、紅細胞或壞死組織。[1]

臨床表現

臨床可分為急、慢性二型,以急性型較多見。

  1. 急性型,起病急,先在咽和口腔粘膜、扁桃體和口角等處出現針尖大小的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孤立或叢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淺潰瘍,表面覆蓋有淡黃色假膜,周圍粘膜呈鮮紅色,伴有畏寒、發熱、咽部灼熱疼痛。嬰幼兒哭鬧不安,拒飲食,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2. 慢性型,多見於成年人,咽及口腔粘膜出現少數皰疹,破潰後覆有灰白色假膜,四周粘膜淡紅,此愈彼起,持續甚久。咽部及口腔微感灼熱疼痛,無明顯症狀。[2]

檢 查

病毒性咽炎檢查可見咽和口腔粘膜、扁桃體和口角等處出現針尖大小的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孤立或叢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淺潰瘍,表面覆蓋有淡黃色假膜,周圍粘膜呈鮮紅色。出現上述症狀,則可基本確診為病毒性咽炎。但該病症狀與口瘡性口炎、多形滲出性紅斑、壞死性口腔炎、帶狀皰疹有相似之處,應加以鑑別。

治 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