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又稱病毒性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發熱以及全身不適的症狀。病程比較短、病死率比較低,各種病毒所致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與急性胃腸炎有關的病毒種類較多。其中較為嚴重的是輪狀病毒和諾沃克類病毒、纖維樣病毒、長線形病毒、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冠狀病毒也可引起腸炎,平時要注意多飲水防止身體脫水。
並 發 症
腸穿孔、中毒性腸擴張等。少數並發腸套疊、胃腸出血、過敏性紫癜、Reye綜合徵、腦炎、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
危害影響
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可累及腦組織,導致腦炎等病變。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
目錄
病毒性腸炎怎麼治療
首先要確定這個病名是怎麼診斷的,首先有腸炎的表現,即有腹痛、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另外做病原物檢測的時候發現病毒,那麼可以診斷病毒性腸炎。因為目前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其實這個病一旦確診,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一般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多補充水、電解質。因為病毒性腸炎其實它和細菌性腸炎不太一樣,即它水樣便的次數特別多,並且拉出來是水為主,所以要特別重視有沒有電解質紊亂,所以大量的補充水、補充電解質,然後注意休息,一般經過2-3天的治療,可以自己癒合、痊癒。對於病毒性腸炎,因為不用抗病毒、抗生素,可以選擇中醫中藥,是非常好的辦法。因為中藥在治療病毒性疾病方面有很大優勢,比如急性期感染,從中醫辨證大部分屬於濕熱泄瀉為主,這時候選用葛根芩連湯,在臨床應用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概述
病毒性腸炎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症狀,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種病毒所致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基本類似。與急性胃腸炎有關的病毒種類較多,其中較為重要的、研究較多的是輪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
並 發 症
腸穿孔、中毒性腸擴張等。少數並發腸套疊、胃腸出血、過敏性紫癜、Reye綜合徵、腦炎、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
危害影響
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可累及腦組織,導致腦炎等病變。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治 愈 性
一般持續幾天即可自愈。
病 因=
主要由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腸腺病毒、嵌杯狀病毒、星狀病毒引起。
流行病學
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秋冬季發生,發病率高。
是否具有傳染性
是
傳播途徑
患者與無症狀帶毒者是主要的傳染源,可經糞-口或口-口傳播,也可通過水源污染或呼吸道傳播。
典型症狀
腹瀉、黃色水樣便、腹脹、噁心、嘔吐、頭痛等。
常見症狀
腹瀉,排黃色水樣便,無黏液及膿血,量多,多數伴有發熱,有些患者可伴有呼吸道症狀。
輪狀病毒腹瀉
1.表現為:潛伏期1~3天。病情差別較大,6~24月齡小兒症狀重,較大兒童或成年人多為輕型或亞臨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後瀉,伴輕至中度發 熱。腹瀉每日十次到數十次不等,大便多為水樣,或呈黃綠色稀便,常伴輕或中度脫水及代謝性中毒。
成人腹瀉輪狀病毒
潛伏期2~3天,起病急,多無發熱或僅有低熱,以腹瀉、腹痛、腹脹為主要症狀。腹瀉每日3~10次不等,為黃水樣或米湯樣便,無膿血。部分病例伴噁心、嘔吐等。病程3~6天,偶可長達10天以上。
其他症狀
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全身乏力、酸痛、頭暈、頭痛等症狀。腹瀉嚴重時可發生等滲性脫水、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診斷.
診斷
常用檢查:血常規檢查、大便常規和潛血檢查、大便培養、糞便中的病毒或病毒抗原檢測,血液中病毒抗體檢測。化驗血液電解質依據急性水樣腹瀉、中毒症狀輕、病程自限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
診斷依據
1.根據流行季節、流行地區,特別在秋冬季發生的水樣腹瀉,尤其有較多病例同時發生,應考慮本病。 2.潛伏期較短,起病較急,臨床表現急性水樣腹瀉,黃色水樣便,部分患者可伴呼吸道症狀。中毒症狀較輕,病程多可自限。 3.實驗室檢查發現輪狀病毒顆粒或糞便上清液中有病毒抗原可確診。
治療
本病無特效療法,以對症治療為主。暫停乳類及雙糖類食物。吐瀉較重時用止吐劑及鎮靜劑。口服或靜脈補液以糾正和電解質紊亂。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本藥在腸道內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5-ASA)與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或白細胞介導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2.甲硝唑 主要用於各種厭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絲蟲病等。
3.激素類 具體藥物有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
4.硫唑嘌呤 此類藥物在體內產生巰嘌呤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淋巴細胞的增殖,對T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較強。
飲食調理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日常護理
1.患者注意飲食衛生。2.加強體育鍛煉,適當戶外活動。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