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全寫在臉上
原文
人體內臟機能的好壞會在臉上反映出來。忙忙碌碌的你不妨經常觀察一下自己的臉,也許會發現身體健康狀況的秘密。
額頭皺紋突然增加
出現這種情況表明自己的肝臟負擔過重,要少吃動物脂肪,如豬肉、牛肉、羊肉、魚之類,而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製品等。
眼圈發黑,臉色晦暗
早上起來,如果發現自己面呈此狀,表明腎臟負擔太重了。要減少用鹽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儘量不要加糖,用栗子燒大白菜等進行食療,還可用紅白蘿蔔煮湯喝。
鼻子發紅
鼻尖代表了心臟的情況。鼻尖呈紅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壓偏高,或鹽和酒精攝取過多。
上嘴唇腫脹
這很可能是由胃痙攣引起的。多吃些土豆、紅薯、板栗、山芋、蓮藕等暖胃的食物。如果皮膚過於粗糙,你試試用筍做湯吃吃看。
皮膚過於白皙
這有可能是氣血欠虧所致。可以將紅棗、花生米用溫水浸泡後,用小火煮熟。常吃這樣的食物,臉色會紅潤起來。
面頰呈褐紅色
面頰發紅是高血壓的徵象。要注意減少吸煙量或戒煙,經常量血壓。
耳朵發紅
耳朵代表了腎的狀況。耳廓呈紅色或紫色說明循環不好。要少飲酒,少吃精細食物,少吃糖,多做運動以促進循環功能。
中醫專家錢會南告訴記者,人在健康狀況不佳時,就會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黃、紅、黑、青五色,都對應着不同的身體疾患。
白:蒼白、煞白、慘白。這些白色沒有光澤、不夾雜血色,都是人們用來形容臉部病態的白色。中醫認為,這種白色多跟氣虛、血虛關係密切。血液不足、不能營養面部,就會出現蒼白色;血液的運行和生成又是靠氣的,中醫說氣能生血,氣虛了,生血的功能就減退了,血就不能夠營養面部,就會出現蒼白色。還有一種白是體寒引起的,這類人特別需要保暖。
黃:蠟黃、焦黃。「有這兩種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虛就是體內有濕氣。」錢會南告訴記者,中醫認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營養物質的來源,如果脾胃虛弱以後不能正常運化,營養物質就不能滋潤我們的面部,這時候會出現黃色。脾除了消化營養物質以外,還代謝水濕,如果濕邪不能正常代謝,營養物質異常積聚,也會造成面色出現不正常的黃。
紅:通紅、潮紅。健康的紅是由內而外散發的,而不健康的潮紅有一個特點,就是像潮水那樣,比如有人會在下午時面色發紅。潮紅和陰虛、上火有關,一般面色潮紅的人還有五心煩熱的表現,也就是心情煩躁、兩手心兩足心發熱。如果上火屬於實火,表現出來就是滿面通紅、如果是陰虛引發的上火,往往只是在顴骨發紅。
黑:枯萎、憔悴。發黑的面色會讓人覺得「形容枯萎」,看起來像老了好幾歲。錢會南表示,臉色發黑和腎關係比較密切,腎虛的病人多見面色黑,中醫認為五色對應五臟,黑是跟腎相對應,所以說腎虛的病人往往多見黑面色。黑眼圈也屬面色發黑,它就是因為腎虛導致水代謝異常造成的。
青:鐵青。青是屬於肝的一種色,臉色發青一般是由氣滯血淤引起的。這種人的性格特徵很明顯,比如多疑、愛鑽牛角尖、容易莫名其妙地發火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受寒,我們有時說「凍得發青」,就是因為氣滯影響了氣血的運行。
好臉色吃出來
「如果你照鏡子觀察,發現臉色不夠健康,但又沒有什麼嚴重疾病,就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來調理。」錢會南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早睡,因為熬夜是最「傷」面色的,其次是見縫插針地保證每天運動半小時,讓血液循環起來。從飲食上來說,五種「病色」各有各的調理方法。
面色白多吃大棗木耳。這類人應多吃補養氣血的食物,如黑木耳、大棗、桂圓等。平時注意休息,不宜過於勞累。如果體內有寒氣,可以用適量的花椒煮成水後泡腳,對於溫散寒邪,具有很好的作用。
面色黃吃點山藥小米。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有百合、山藥、小米、人參等。如果有條件,可以自己煮點三仁湯來喝。祛濕的有薏仁、紅豆、冬瓜皮及荷葉、蓮子等。尤其是薏米,既健脾又祛濕,面色黃的人可以多吃。在三伏天濕熱最盛的時候,用荷葉煮飯、熬粥最適合不過。這類人還要注意,為了保護脾胃,要少吃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等苦寒藥物。
面色紅多吃柚子甜瓜。對這類人來說,具有清涼作用的瓜果是首選,比如山竹、柚子、檸檬、梨、綠豆、西瓜,以及黃瓜、絲瓜、茭白等蔬菜。尤其是山竹和柚子,南方人就常吃它們清火。此外,一些滋陰的食物也不能錯過,比如芝麻、銀耳、糯米、海參、牛奶等,可以緩和情緒,改善面色。還需注意的是心態一定要平和,千萬不要急躁。
面色黑多吃核桃生薑。補養腎氣,要多吃溫陽的食物茴香等,也可以幫助陽氣的恢復。如果有需要,可以吃些六味地黃丸類的補品。
面色青多吃山楂香菇。用玫瑰花、月季花沏茶喝,對女性改善氣滯血瘀、面容發青很有效。男性則可以多吃山楂、香菇、黑豆、藕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