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痛經(dysmenorrhea)為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 [1]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dysmenorrhea 婦產科 青春期女性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前列腺素增高及精神、疾病等因素引起 行經前後或經期下腹疼痛、墜脹及其他不適

目錄

病因

 
痛經病因
原圖鏈接

[2]

臨床表現

 
痛經劃分
原圖鏈接
  • 原發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後1~2年內發病。伴隨月經周期規律性發作的以小腹疼痛為主要症狀。
  • 繼發性痛經症狀同原發性痛經,由於內膜異位引起的繼發性痛經常常進行性加重。
  • 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緊張或反跳痛。
  • 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 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3]


診斷

根據月經期下腹墜痛,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徵,臨床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鑑別診斷
原圖鏈接

需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痛經相鑑別。

  • 症狀:痛經、不孕。
  • 婦科檢查及輔助檢查:盆腔檢查發現內異症病灶;影像學檢查(盆腔超聲、盆腔CT及及MRI)發現內異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輕、中度升高。
  • 腹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是目前診斷內異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鏡下見到大體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對可疑病變進行活組織檢查即可確診。

子宮腺肌病

  • 症狀:痛經;月經異常(可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不規則出血);
  • 婦科及輔助檢查:子宮增大、壓痛等;影像學檢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4]

治療

 
痛經治療
原圖鏈接

痛經在女性中是常見的症狀,未婚前痛經待年長後特別是婚後生育過後,痛經自然會消失,可不必治療。個別情況除外。但是痛經的疼痛時間長達3天者,影響生活者應當予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以止痛,鎮靜為主。

一般治療

  • 重視心理治療,消除緊張和顧慮。
  • 足夠的休息和睡眠,規律而適度的鍛煉,戒煙。
  • 疼痛不能忍受時輔以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對於無生育要求的子宮腺肌症引起的痛經,曼月樂環為首選。
  • 口服避孕藥:適用於要求避孕的痛經婦女,有效率達90%以上。
  • 非處方藥: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加帕馬溴、乙烯水楊酸(阿司匹林)。

[5]

預防

  • 經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經期感冒。
  • 經期禁食冷飲及寒涼食物。經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 保持陰道清潔,經期衛生。
  • 調暢情志,保持精神舒暢,消除恐懼心理。
  • 如出現劇烈性痛經,甚至昏厥,應先保暖,再予解痙鎮痛劑。
  • 多喝熱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可以緩解痛經。
  • 練習瑜珈,彎腰,放鬆等動作更能鬆弛肌肉及神經,且體質增強有助改善經痛。
  • 積極正確地檢查和治療婦科病,月經期應儘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各種手術,防止細菌上行感染。患有婦科疾病,要積極治療,以祛除引起痛經的隱患。

[6]

如何預防痛經

參考來源

  • 華永慶,洪敏,朱荃. 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 《 CNKI 》 , 年
  • 王北嬰. 中藥治療痛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 中國醫藥學報 》 , 1989
  • 曹雲霞. 原發性痛經的發病機制與防治. 《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 》 , 2001
  • 王萍,張蘭柱. 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治療原發性痛經66例. 《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 , 2004
  • 金若敏,陳兆善,陳長勛等. 益母草治療痛經機制探索. 《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 , 2004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