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而有夢是童年(王吉祥)
作品欣賞
痛而有夢是童年
每每看到一群背着書包活蹦亂躍的孩童,從我身邊風馳電掣般的呼嘯而過,童心似乎也在瞬間啟動,兒時的畫面不管不顧地衝撞着腦海,那一幕幕瘦弱的小身子骨,穿着破補丁衣服,不知天高地厚地無憂無慮地嘻嘻哈哈,誰能想得到,那是新中國成立十年後的年月,幼小生命卻溫飽難有啊!可我還是想回到曾經的童年、童趣、童夢的苦中作樂里。遺憾得很,她是那麼遙不可及。
童年的幼稚頑劣,在通往學校的田間土道上,常會掀起一陣揚塵,趾高氣揚地唱着老師教的新歌,那時,我們仿佛行走在幸福歡樂的大道上。年幼不懂世事,朦朦朧朧的直面過父母含辛慘澹的家,隱隱約約覺得現實蹂躪着他們的身心,吞噬着他們的徒勞勤勉。天道似乎不酬勤了,生活的挫折,憔悴了他們的面容,兒女的養育壓彎了他們的腰板,但他們沒有放棄心中的祈禱,一年又一年期盼好日子不日會到來,他們終年累月干着沒有詩情畫意的農活,做着忍飢挨餓的瑣事,重複而勞碌,貧窮而無奈,周而復始,苦日子纏纏綿綿不離不棄。
家鄉田園的坡坡梁梁,溝溝坎坎,縱橫蛇形的羊腸小道,留下了我跟隨父母的小小腳印;故鄉通透綠色的田野,記錄着故鄉夜晚一輪明月,有我和小夥伴玩耍的影子,那時讀書年齡的小孩,假日休息要為家裡幫忙做事,晚間才可盡興的玩一陣子。一處夢裡的小山村,是我生命里永遠的禪意風景。
兒時老是幻想着能追逐到雨後的那彎彩虹,用手輕輕的摘下來盡興地把玩;羨慕故鄉山里岩石的裂縫中擠出的莖莖小草,她們在抗爭中求生存,她們突破了無奈,突破了壓力。那時孩兒們飢餓過後,天性的蒙昧與不懂事,做着單純找樂的夢,正是這夢,成為我青春的啟蒙,青春的點化,青春的追夢,青春的力的象徵。
我曾在家鄉熟悉的田間小道上,數不清多少回了,走來走去。春天,田野的風不厭其煩地輕輕地撫摸着我,就像父母大人的呵護,風兒帶着氤氳的泥土氣息,鼓起一波又一波麥浪,繞了一道梁又一道凹,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向山那邊漫過去。夏天裡,風兒托起蒲公英的傘種,飄飄搖搖,慢慢悠悠,扶搖直上,不知飛向何方。少時,一直渴望自己也能像蒲公英的種子那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離開這個給人以無奈的,飢餓的,苦痛的小山村,飛向遙遠的地方。
我的家鄉四周山丘環繞,山南有一小豁口,就像一個天然的小搖籃,而我就是搖籃里,從幼童長成青春模樣的那個自不量力的,傲慢不羈的少年叛逆者,我鐵了心的要從村南的小豁口出走,看看山外不一樣的天,不一樣的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世界。
我親眼見證了父母雙親,含辛茹苦的犁耕,天道不酬勤的怪事道,我夢裡夢外,想要早日長成大男子,讓他們不再那麼受苦受難,至少也能消減對女兒的負載,少操些勞,少費些心。故鄉十年九旱,即使當時有天災、有人禍,也會偶有一季豐收,等到歲末年初的春節,鄉親們也能釋放一回心中的無奈,喜慶溢於言表,他們燒香拜佛,求神保佑,載歌載舞,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地沉醉一月,算是單純樸素、苦中作樂,以期盼來年風調雨順。故鄉的傳統習慣,即使大旱之年也照常舉行,在我心中,一年之內,至少在春節、中秋兩大節日,能有幸吃上幾頓飽食,能玩幾響爆竹,能穿幾件新衣,能看幾場秧歌,能賞幾回花燈。
中秋節是一年一度最忙的日子,也是最爽的日子,正值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能沉浸在享受飽食和美食的氛圍中。知情的月光灑在小山村,葫油的香味瀰漫在村子上空,家家戶戶喜氣洋洋,男人們忙着宰羊,女人們有說有笑的烙葫油月餅。小孩們白天有一份羊肉吃,晚上祭月完畢,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月餅,水果。只有此刻,我們沉醉在如夢的搖籃里,吃着美味佳肴,唱着拿不准調的「月兒彎彎,像小船-----的歌謠,昨日那難熬的飢餓,無錢醫治的病痛似乎統統煙消雲散了。
秋去秋來,那年月窮困和飢餓總是占據着上風,我的出走小山村的想法,慢慢的潛滋暗長了。有時坐在家鄉的田壟上,呆呆地看着禾苗的成長,觀賞鳥兒自由自在的在藍天上飛翔,已是孩童鼓鼓囊囊的年華,積攢成少年的模樣,藏着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青澀,鐵了心地追尋山外遙遠的景致。然而,又像家鄉的雁群一樣反覆思量,精心布陣」一「字」「人」字的聲聲纏綿,難以割捨,不願告別,走出去,返回來,返返復復折騰上幾個回合,思想就長上了翅膀,遠飛的夢想就此誕生了。
這也許是每個紅塵過客,都裝着世俗的左右囊,在生存無奈的撕咬中,抉擇肯定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之道,也許時光就是專門為人們製造疼痛的,也許時光就是慫恿人們浪漫的,也許是時光不想讓人們枉入紅塵,不想讓人們白白的流逝。
作者簡介
王吉祥,筆名:百姓奇言。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