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瘤果槲寄生

瘤果槲寄生(學名:Viscum ovalifolium)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的植物。分布於老撾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10米至1,100的地區,常生于山坡、海岸紅樹林中、常綠闊葉林中、疏林中、盆地、芸香科樹上、平原及亞熱帶雨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1]

中文學名 瘤果槲寄生 檀香目
別稱 柚寄生、柚樹寄生 亞目 桑寄生亞目
植物界 桑寄生科
被子植物門 亞科 槲寄生亞科
雙子葉植物綱 槲寄生族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槲寄生屬

目錄

入藥部位

枝、葉入藥。民間草藥以寄生於柚樹上的為佳。

考證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藥材基源

為桑寄生科植物瘤果槲寄生 DC.的帶葉莖枝。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化痰止咳;解毒。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0.5米;莖、枝圓柱狀;枝交叉對生或二歧地分枝,節間長1.5-3厘米,粗3-4毫米,干後具細縱紋,節稍膨大。葉對生,革質,卵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8.5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驟狹或漸狹;基出脈3-5條;葉柄長2-4毫米。聚傘花序,一個或多個簇生於葉腋,總花梗[註 1]長1-1.5毫米;總苞舟形,長約2毫米,具花3朵;中央1朵為雌花,側生的2朵為雄花,或雄花不發育,僅具一朵雌花;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約1.5毫米,萼片4枚,三角形;花葯橢圓形;雌花:花蕾時橢圓狀,長2.5-3毫米,花托卵球形,長1.5-2毫米;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1毫米;柱頭乳頭狀。果近球形,直徑4-6毫米,基部驟狹呈柄狀,長約1毫米,果皮具小瘤體,成熟時淡黃色,果皮變平滑。花果期幾全年。[2]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10-1100米沿海紅樹林中或平原、盆地、山地亞熱帶季雨林中,寄生於柚樹、黃皮、 柿樹、 無患子、 柞木、板栗或 海桑、 海蓮等多種植物上。[3]

注釋

  1. 「花梗」:花梗亦稱花柄。單生花的柄或花序中每朵花着生的小枝。它支持着花,使花位於一定的空間;同時又是莖和花相連的通道。花柄的長短因植物種類而異,也有無花柄的花。花梗不分枝或分枝,分枝的花梗稱為小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