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癫狂 |
癫狂,中医病名。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系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治以理气解郁,畅达气机为其大法;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降火豁痰以治其标。同时,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病情反复或发生意外的措施。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医学名: 癫狂
- 发病部位: 心
- 相关西医疾病: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 其他名称: 无
- 多发群体: 青壮年
- 疾病分类: 内科-心系疾病
- 传染性: 无
名词解释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均以青壮年罹患者为多。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以癫狂并称。
历史沿革
1.癫狂病名出自《内经》,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在病因病机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出了火邪扰心可致发病。
2.《素问·脉解》又说:“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可致发病。在治疗方面,《素问·病能论》云:“……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
3.《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 4.金元时期《河间六书·狂越》认为:“心火旺,肾阳衰,乃失志而狂越”。
5.《丹溪心法·癫狂》篇说:“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提出了癫狂与“痰”的密切关系,为后世用吐法治疗本病建立了理论基础。
6.明代王肯堂提出癫与狂之不同。
7.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从而开创瘀血学说之先河。 癫狂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癫与狂是精神失常的疾患。西医学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证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
1. 七情内伤
多因恼怒郁愤不解,肝失疏泄,胆气不平,心胆失调,心神扰乱而发病;或肝郁不解,气郁痰结,阻塞心窍而发病;或暴怒不止,引动肝胆木火,郁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无主而发病;或肝气郁滞,气失畅达,血行凝滞,致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气血不能上荣脑髓,神机失用而发病。
2饮食失节
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内生,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或痰气互结,阻痹神明,或与瘀血相伍,痹阻心窍,均致神志失常而发病。
3.先天不足
胎儿在母腹中禀赋异常,脏气不平,生后一有所触,遭遇情志刺激,则气机逆乱,阴阳失调,神机失常而发病。
病机
癫狂的病位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胃,久而伤肾。病理因素以气、痰、火、瘀为主,四者有因果相兼的关系,且多以气郁为先。病久则气滞血瘀,凝滞脑气,又每兼瘀血为患。癫与狂的病机特点各有不同。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本病初起多数实证,久则虚实夹杂。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久则心脾耗伤,气血不足;狂多为痰火上扰,心神不安,久则火盛伤阴,心肾失调。
诊断依据
1..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静而少动,沉默痴呆,或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或突然狂奔,喧扰不宁,呼号叫骂,不避亲疏。 2.有癫狂的家族史或脑外伤史。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平素性格内向,惊恐而心绪不宁。 3.排除药物、中毒、热病原因所致。
病证鉴别
1.癫证与郁证的鉴别 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闷,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喉中如有异物等以自我感觉异常为主,或悲伤欲哭,数欠伸,像如神灵所做,神志清楚,有自制力,不会自伤或伤及他人。癫病亦见喜怒无常,多语或不语等症,一般已失去自控力,神明逆乱,神志不清。 2.癫证与痴呆的鉴别 癫证与痴呆症状表现亦有相似之处,然痴呆以智能低下为突出表现,以神志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证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其基本病机是髓减脑衰,神机失调,或痰浊瘀血,阻痹脑脉。
相关检查
癫狂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还没有肯定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头颅CT、MRI、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等检查可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区分癫证与狂证之不同 癫证初期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少与人交往,喜静恶动。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思维障碍,情绪低下,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下降,直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病情更甚者,可出现淡漠不知,喃喃自语,终日闭户,不知饥饱。狂证初期以情绪高涨为主,多见兴奋话多,夜不寐,好外走,喜冷饮,喜动恶静。
病情进一步发展,渐至频繁外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力倍增,刚暴易怒,登高而歌,自高贤,自尊贵,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呼号骂詈,不避水火,不避亲疏的严重症状。癫狂至晚期,正气大亏,邪气犹存,临床极为难治。
2.辨病性虚实 初病属实,久病则多虚实夹杂。癫为气郁、痰阻、血瘀,久延则脾气心血亏耗。狂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当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泄)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以正虚为主,治当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证治分类
(一)癫证
1.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时时太息,言语无序,或喃喃自语,多疑多虑,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枳实、木香、香附、半夏、陈皮、陈胆星、郁金、石菖蒲。
2.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言语无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甘草、香附、神曲、苍术、茯苓、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
(二)狂证
1.痰火扰神
症状:素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发狂乱无知,骂詈号叫,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连、连翘、陈胆星、浙贝母、橘红、竹茹、石菖蒲、远志、茯神、生铁落、朱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
2.火盛阴伤
症状:癫狂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较缓,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但有疲惫之象,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形瘦面红而秽,口干便难,舌尖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常用药:黄连、牛黄、黄芩、生地黄、阿胶、当归、白芍、人参、茯神、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生龙齿、琥珀、朱砂。
3.痰热瘀结
症状: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多言不序,恼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 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半夏、胆南星、柴胡、香附、青皮、桃仁、赤芍、丹参。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⑴癫证:
穴位:①中脘,神门,三阴交;②心俞,肝俞,脾俞,丰隆。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用平补平泻手法。
⑵狂证:
穴位:①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②风府,大椎,身柱;③鸠尾,上脘,中脘,丰隆;④人中,风府,劳宫,大陵。四组穴位可轮换使用,用泻法。 狂证发作时,可独取两侧环跳穴,用10厘米/(4英寸)粗针进行强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重视精神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若失治、误治,或多次复发,则病情往往加重,形神俱坏,难以逆转。
预防调护
1. 重视精神疗法:移情易性等精神疗法是预防和治疗癫狂的有效方法,如防止环境的恶性刺激,保持光线明亮,这对保持患者的智力活跃情绪,增加社会接触和消除被隔离感有益。
2. 加强护理:注意精神护理,包括情志和谐,起居、饮食、劳逸调摄规律。正确对待病人的各种病态表现,不应讥笑、讽刺,要关心、体贴、照顾病人。对重症病人的打人、骂人、自伤等症状,要采取防护措施,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必要时专人照顾。
3.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首先加强母孕期间的卫生,避免受到惊恐等刺激,对有阳性家族史者应当全其不再生子女。同时注意幼儿的发育成长,一旦发现有精神异常表现,应尽量找专科医生诊治,早期治疗,预后较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