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頭山天池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長白山天池

外文名稱;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

地理位置;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

開放時間;5月1日-9月3日 07:00-17:00;

9月4日-次年4月30日 08:00-17:00

景點級別;AAAAA級

占地面積;9.82 km²(水面面積)

著名景點;金蟾臥峰長白飛瀑聚龍溫泉長白山大峽谷

長白山天池(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雙方各擁有一部分水域。天池南北長約4400米,東西寬約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為2189.1米,最深處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積9.82平方千米,周長13.1千米。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天池在長白山巔的中心點,群峰環抱,離地高約20餘里,故名為天池。」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複合火山,天池在宋朝以後多有噴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起,劉建封登上白雲山,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鴨綠、松花、圖們三江源流。天池周圍火山口壁陡峭,並形成十幾座環狀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長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鴨綠江以及圖們江的發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稱。

2000年,長白山天池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公布為「海拔最高的火山湖」。[1]

目錄

歷史沿革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複合火山,火山活動經歷了造盾(早更新世)、造錐(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噴發三個發展階段。通過火山地質學和考古學14C年代學測量,全新世以來天池火山至少有兩次(1199年和約5000年前)大規模噴發,是天池初具規模的時期。

宋慶元五年至宋嘉泰元年(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噴發是全球近2000年來最大的一次噴發事件,當時噴出的火山灰降落到遠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這次的火山爆發,噴射出的大量熔岩,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天池。也就是說,長白山天池的年齡不超過1000年。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爆發式噴發,火山噴出物堆積在噴火口,形成高聳的錐狀山體。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起,劉建封登上白雲山,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鴨綠、松花、圖們三江源流,勘分奉吉界線,查清中韓國界。自此,改變了「登白山而不知白山之高,臨天池而不知天池之深」之狀況。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

地形地貌

天池位於長白山十六峰的環抱簇擁之中,背倚海拔2749米的長白主峰白頭峰,南北長約4400米,東西寬約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為2189.1米,比新疆的天山天池還要高出200餘米,是中國最高、最深的火山湖。

天池周圍火山口壁陡峭,並形成十幾座環狀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將軍峰最高,海拔2749米,位於朝鮮一側。白雲峰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側,為中國東北的第一高峰。天池東北有天豁、鐵壁、華蓋、紫霞諸峰,天池西南有梯雲、臥虎、冠冕(玉雪)諸峰,天池西北有龍門、觀日、錦屏、芝盤、玉柱(青石)諸峰。因駐有氣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於鐵壁、華蓋兩峰之間,山峰不顯,有公路直抵山顛,可俯瞰天池。

地質特點

長白山處於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帶。遠在兩億年至七千五百萬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經過多次地殼變遷活動,形成古老的岩層。中生代經歷上億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一系列山間盆地。到了新生代,變成了一片波狀起伏的具有殘丘散布的準平原。隨着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伴有火山的間歇性噴發,地殼發生了一系列斷裂、抬升,地下深處的岩漿大量噴出地面,構成玄武岩台地。第四紀到來之前,地殼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活動時期,火山活動趨於活躍,由原來裂隙式噴發轉為中心式噴發,噴出的熔岩和各種碎屑物堆積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築起了以天池為主要火山通道的龐大的火山錐。

氣候特點

長白山轄區屬於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氣候的特點外,還有明顯的垂直氣候變化。總的特點是:冬季漫長凜冽,夏季短暫溫涼,春季風大乾燥,秋季多霧涼爽。年均氣溫在-7℃至3℃之間,7月份平均氣溫不超過10℃,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20℃左右,最低氣溫曾出現過零下44℃。年日照時數不足2300小時。無霜期100天左右,山頂只有60天左右。積雪深度一般在50厘米,個別地方可達70厘米。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間,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雲霧多,風力大,氣壓低,是長白山主峰氣候的主要特點。尤其是夏季,風雲莫測,變化多端。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269天,年平均風速為11.7米/秒。年霧凇165天,山頂霧日265天,年均日照數只有100天左右。

水文特徵

長白山天池最深處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積9.82平方千米,周長13.1千米,是中國最深的湖泊,總蓄水量為20.4億立方米。同時,長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鴨綠江以及圖們江的發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稱。

二道白河直接發源於長白山天池,是第西流松花江的正源,鴨綠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南麓,圖們江源於長白山天池東麓。

天池北側有一缺口,古稱闥門,水北流稱乘槎河(又稱通天河)。該河夾流在天豁峰與龍門峰之間,全長1250米,在其盡頭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下有長白溫泉,均與二道白河相通。

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現在4、5月份,5月以後天池的來水量大於下泄量,水位開始上升,到8、9月份出現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後,主要靠前一段蓄積的水量出流,水位陸續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開始回升。水位變幅約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凍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凍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個月的封凍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天池湖的水深幽清澈,群峰環抱的池面五彩斑斕,蔚為壯觀。遊覽天池的黃金季節在盛夏。天池邊上倒映出16座山峰的影子和頭頂上的藍天,山水相連,水天一色。天池的特別之處和神奇之處在於,它只有出水而沒有入水,卻千年不絕地流淌着。古人說它的水來自海上,故又稱「海眼」。

天池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6、7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40米,水溫常保持42°C,隆冬時節熱氣騰騰,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稱為「溫涼泊」。

長白山氣候瞬息萬變,多為霧所籠罩,使得天池若隱若現,去的人經常看不見全貌,繪就了天池「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絕妙景象。長白山天池還流傳着天池怪獸的傳說,更為她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長白瀑布位於白頭山天池池北,長白天池四周有十六奇峰,北側有一缺口,稱U形門(古稱小門),天池水由此流瀉而下,由于山大坡陡,水勢湍急,一眼望去,象一架斜立的天梯,人們稱之為"通天河",也叫「乘槎河」。乘槎河從山口噴豁而出,迭落直下,形成高達68米的瀑布——長白瀑布。長白瀑布是松花江之源,中國東北最大的瀑布。

瀑布口有一巨石名曰「牛郎渡」,將瀑布分為兩股。長白瀑布從懸崖上凌空而下飛起萬千水滴,瞬間水花縱橫噴射,十分壯觀。詩云:白河兩岸景清幽,碧水懸崖萬占流。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不須鞭石渡滄海,直可乘槎問鬥牛。欲識林泉真樂趣,明朝結伴再來游。

乘槎河

天池北端龍門峰與天豁峰之間缺口有一地勢低下之處,稱為闥門,是池水出流的唯一缺口,寬約二三十米,形成一條天然水道,即乘槎河,又名天河。到1250米盡頭時,便轟然跌下68米高的斷崖。形成長山瀑布。乘槎河是一條罕見的河流,是連接天池與長白瀑布的「白色紐帶」,它全長也就1250米,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水自天池瀉出,天豁、龍門二峰之間,波浪汩汩,形同白練。嚴冬不凍,下流五里,飛泉掛壁,宛成瀑布,聲聞十里外……實為松花江之正源。」乘槎二字,乃神話乘木排上天之意。

釣鰲台

在紫霞峰下,矗立着因滄海釣鰲的豪邁舉止和遠大抱負而得名的釣鰲台。李白《贈薛校書》詩:「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釣鰲台上,用各色巨石砌成1米高、4米見方的「女真祭台」,相傳女真國王完顏阿骨打便在此登長白山祭天池。據清史《東華錄》載:「我朝先世發祥於長白山一帶……」《安圖縣誌》記有「安圖為女真之舊址」,可見這裡同樣有着悠久歷史。

品牌建設

2000年,長白山天池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公布為「海拔最高的火山湖」。

據說,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寶鏡。西王母娘娘有兩個花容月貌的女兒,誰也難辨姐妹倆究竟誰更美麗。在一次蟠桃盛會上,太白金星掏出寶鏡說,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誰更美。小女兒先接過鏡子一照,便羞澀地遞給了姐姐。姐姐對着鏡子左顧右盼,越看越覺得自己漂亮。這時,寶鏡說話了:「我看,還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氣之下,當即將寶鏡拋下瑤池,落到人間變成了天池。還有一個傳說,說長白山有一個噴火吐煙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個名叫杜鵑花的姑娘,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懷抱冰塊鑽入其肚,用以熄滅熊熊大火,火滅後山頂變成了湖泊。

名稱來歷

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記載:「天池在長白山巔的中心點,群峰環抱,離地高約20餘里,故名為天池。」

天池水怪

天池水怪最早的記錄來自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當時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說「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黃色,頭大如盆,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獵人以為是龍」。這之後,天池水怪又多次出現,並且數量增多。

20世紀60年代,吉林省氣象局工作人員周風贏表示,自己曾經同時在天池看到七、八頭水怪。1981年9月21日,《新觀察》雜誌社記者李曉斌用長焦距鏡頭在天池中拍到了龐然大物——照片前景顯出一隻烏鴉,下面則是一個像反扣着的大鍋一樣的怪獸。

到了20世紀90年代,對怪獸的發現次數和記載越來越多,目擊者多達數千人次。在2004年7月11日,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天池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水怪「聚會」,50多分鐘時間裡,它們5次冒出水面,最多的一次達到20多頭。

英國路透社根據錄像和視頻,畫出了天池水怪的構想圖,圖上的生物與美國夏普朗湖出現的水怪頗為相似,於是路透社推測,那可能是一種叫做「蛇頸龍」的動物。但是,蛇頸龍其實是遠古時期的動物,所以這個說法在網絡上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

參考資料

  1. 長白山天池導遊詞,360文庫 ,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