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白头蟹甲草菊科

白头蟹甲草

中文学名:白头蟹甲草

拉丁学名:Parasenecio leucocephala

界:植物界

白头蟹甲草(学名:Parasenecio leucocephala)为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蟹甲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250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下、林缘及草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可全草入药,利水消肿。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基本资料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平卧,有多数被绒毛的须根。茎单生,直立,高40-80厘米,下部裸露,常带紫色,无毛,有明显的条纹,上部被白色蛛丝状毛或后多少脱毛。叶具长柄,下部叶在花期凋落,中部叶叶片卵状三角形或戟状三角形,稀卵状心形,长8-12厘米,宽18-14厘米,顶端短急尖或尾状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齿端具小尖,上面绿色,被疏短糙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毛,掌状3-5脉,侧脉弧状向上分叉;叶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4-9厘米,无翅,无毛或近无毛;上部叶较小,叶柄较短。

头状花序较多数,在茎端和上部叶腋排成窄圆锥花序;花序梗长2-17毫米,有2-3线形小苞片,密被绒毛。总苞圆柱形或圆柱状窄钟形,长8-10毫米,宽4-5毫米;总苞片5,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宽2-4毫米,顶端钝,边缘干膜质,外面被白色棉毛;小花10-13个,花冠黄色,长8-11毫米,管部细,长约3毫米,檐部筒状,裂片披针形;花药伸出花冠,基部具长尾;花柱分枝外弯,顶端截形,被乳头状微毛。

瘦果圆柱形,长5-6毫米,无毛,具肋;冠毛雪白色,长6-8毫米。花期8-9,果期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城口、巫山)、湖北(宜昌、兴山、巴东、神农架、南漳、保康等)。生于林下、林缘或草丛中,海拔1250-3000米。模式采自四川城口。

种仅局限分布于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茎和叶下面被密白色蛛丝状毛;总苞片较宽,外面被白色棉毛;小花10-13,与本属的其他种极易识别。

基本资料

海 拔: 1250-3000

最低海拔: 1850

最高海拔: 2800

生 境: 山坡[1]

药用部位: 全草

药用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

参考资料

  1. 白头蟹甲草,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