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白杨树皮


白杨树皮
20161115142737_2508.jpg
图片来源 https://www.bzw315.com/zx/shcs/393168.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白杨树皮

汉语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
别名:白杨皮、山杨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心经
功能:具有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驱虫的功效
主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痢疾,肺热咳嗽,口疮,牙痛,小便淋沥,蛔虫病

白杨树皮,中药材名。为杨柳科植物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的树皮。具有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驱虫的功效。主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痢疾,肺热咳嗽,口疮,牙痛,小便淋沥,蛔虫病。[1]

目录

药理简介

中文名:白杨树皮

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

别名:白杨皮、山杨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

出处

出自

  • 2.《本草图经》:白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株大,叶圆如梨。皮白,木似杨,故名白杨。
  • 3.《本草衍义》:白杨,陕西甚多,永、耀间居人修盖,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时碎札入土,即下根,故易于繁殖,非止墟墓间,于人家舍前后及夹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尔。风才至,叶如大雨声,叶梗故如是。又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尝官永、耀间,熟见之,但风微时,当风迳者,其叶孤绝处,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但多在秋、冬结合栽培伐木时采收,趁鲜剥皮,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达20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西藏等地。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驱虫。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痢疾;肺热咳嗽;口疮;牙痛;小便淋沥;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浸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 1.《唐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
  • 2.《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 3.《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 4.《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白杨树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白杨树皮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