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豬鼻孔原圖鏈接

白豬鼻孔,中藥材名。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效。主治肺癰,濕熱帶下,白濁,小便不利,瘡癤腫毒。[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豬鼻孔

漢語拼音:Baizhubikong

別名:白側耳、圓葉蕺菜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效。

主治:肺癰,濕熱帶下,白濁,小便不利,瘡癤腫毒。[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豬鼻孔

拼音名:Bái Zhū Bí Kǒnɡ

別名:白側耳、圓葉蕺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季採集,洗去泥沙,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白苞裸蒴: 多年生匍匐無毛草本,長達70cm。葉互生,紙質,無腺點;葉柄短於或等於葉片長度;葉片腎狀心形或闊卵狀腎形,長4-8cm,寬4-10cm,先端闊短尖,基部具2深耳,全緣,基出脈5-7條,網脈明顯。托葉膜質,長約2cm,基部擴大抱莖。總狀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柄略長於或等於花序長度;花下具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的苞片,長約3mm,最下部的3-4片特大,白色,葉狀,長1.2-1.8cm,寬0.8-1.2cm,無花被;雄蕊6,花葯長圓形,縱裂,略短於花絲;子房下位,倒錐形,心皮4,花柱線形,外彎而不捲。果實含種子多數。花期2-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陰處、路旁及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主肺癰;濕熱帶下;白濁;小便不利;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15-30g;干品9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3]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豬鼻孔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豬鼻孔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白豬鼻孔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