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琳工夫

中文名稱: 白琳工夫

主產地: 福鼎

屬於: 福鼎工夫紅茶

功效: 幫助胃腸消化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紅茶,以主產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技藝和獨特、優秀的產質,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曾與福安縣「坦洋工夫」,政和縣「政和工夫」並列為「閩紅三大工夫茶」而馳名中外。而白琳工夫茶製作技藝是創製工夫紅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製作成品的關鍵環節,且傳承久遠,獨具製造魅力,是福鼎歷史的極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

目錄

品質特點

現白琳初制廠遺址,地點在白琳康山村,背靠康山,初制廠由中國茶葉公司福建省公司建立,所制「白琳工夫」紅茶,蜚聲海內外。原初制廠磚木結構,四面交井明樓建制,門樓樓坊式灰泥建築,設有翹檐,門頭坊正中塑五角星,留「中國茶業公司福建省公司白琳初制廠」字樣。門樓在2006年「桑美」颱風毀壞,使舊觀古樸風貌和字樣無存。現居住於此的村民,用水泥維修門樓,並塗平原門右磚牆,致使舊觀不復存在。

「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為福建的三大工夫紅茶,而 「白琳工夫」曾位列三者之冠。


觀其形,細長彎曲色澤黃黑;聞其味,清氣鮮純毫香沁心;湯色明亮,醇和甜美。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黃毫顯而聞名於世的「白琳工夫」。

據史料記載,「白琳工夫」盛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後,迄今約有150多年的歷史。1851年,董天工在《武夷志》中,已載有「工夫」茶名。其製法起源於福建各地,比安徽祁門紅茶還早。當時,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工夫紅茶,以白琳為集散地,廣收白琳、翠郊、石番溪、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再以特殊工藝標準精製後,遠銷重洋,「白琳工夫」因之聞名於世。

據《福鼎文史》載,製作「白琳工夫」所用之茶產於環太姥山麓,茶園分布在海拔650-850米的丘陵地帶。太姥山瀕臨東海,山勢峻拔,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春夏季節,早晚白霧瀰漫,且土質肥沃,屬酸性礫質土壤,保水性良好。加之種植有華茶一號、華茶二號茶樹良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樹飽受陽光雨露滋潤,芽葉富含芳香物質,故成極品好茶。

製作工序

自清代創製始至解放前,白琳工夫紅茶是純手作業加工,以民間農戶、茶販自設制茶作坊生產形式存在。並由茶商、茶館收購毛茶或茶青(鮮茶葉)進行精製加工成品茶。

白琳工夫屬於發酵茶,香味、湯色和葉底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白琳工夫茶製作工序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白琳工夫茶初制加工工序:採摘→萎凋→搓揉→解塊→發酵→烘焙。

由於「白琳工夫」品質有其特殊的需要,所以十分講究鮮葉原料的採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采嫩采,否則芽葉過大,成品外形粗松,滋味淡薄,影響品質.

在初制工藝中,特別注意控制適度萎凋,以提高鮮酸爽度,並嚴格採取輕重揉結合,及時提取成形的芽葉,以保存毫芽.發酵葉先上烘,採用雙復焙的方法,先以100~120(乾燥機進風口溫度,下同)高高溫烘至八成干,繼以85~95低溫烘至足干.後一次烘焙,要」文火慢焙」,認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發毫香的經常上保持鮮爽特徵.。

適應人群

白琳工夫茶的保健作用從中醫學的角度上說,白琳工夫茶性溫,擅溫中驅寒,能起到化痰、消食、開胃的作用。對於那些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最適宜飲用白琳工夫茶。雖然工夫茶中所含的酚類成分與綠茶相比有教大的區別,但工夫茶同樣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動脈硬化、殺菌消炎、增強毛細血管功能等功效。

所以說白琳工夫茶適合大部分人喝,可以暖胃。但是,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喝茶的時間最好在晚飯之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沖泡方法

飲用廣泛,這與紅茶的品質特點有關。如按花色品種而言,有工夫飲法和快速飲法之分;按調味方式而言,有清飲法和調飲法之分;按茶湯浸出方式而言,有沖泡法和煮飲法之分。但不論何種方法飲茶,多數都選用茶杯沖(調)飲,只有少數用壺的,如沖泡紅碎茶或片、末茶。現將紅茶飲法介紹如下。

⑴置具潔器:一般說來,飲紅茶前,不論採用何種飲法,都得先準備好茶具,如煮水的壺,盛茶的杯或盞等。同時,還需用潔淨的水,一一加以清潔,以免污染。

⑵量茶入杯:通常,結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紅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壺煮,則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壺。

⑶烹水沏茶:當量茶入杯後,然後就沖入沸水。如果是高檔紅茶,那麼,以選用白瓷杯為宜,以便察言觀色。通常沖水至八分滿為止。如果用壺煮,那麼,先應將水煮沸,而後放茶配料。

⑷聞香觀色:紅茶經沖泡後,通常經3分鐘後,即可先聞其香,再觀察紅茶的湯色。這種做法,在品飲高檔紅茶時尤為時尚。至於低檔茶,一般很少有聞香觀色的。

參考資料

  1. [1],白琳工夫 普洱茶網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