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露塘中心完小


白露塘中心完小地處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白露塘鎮香山坪村,郴州出口加工區內,是一所公辦六年半寄宿制完全小學[1]。學校有教師38名,在校生653人,其中寄宿生405人(2008年10月數據)。

目錄

學校建設

校園經濟

近年來,蘇仙區政府把學生「菜籃子」建設作為民生問題着力解決,下發了《關於加快寄宿制學校蔬菜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通過土地流轉,為全區學校劃出400多畝荒地。白露塘中心完小搶抓機遇、因校制宜,在學校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先後投資7萬元建設了兩塊20多畝的蔬菜基地和8間豬欄約100平方米的小豬場,着手實施「建好一片基地,辦好一個食堂,資助一批困難學生」的勤工儉學工程,形成了集種、養於一體的校園經濟,現已初步顯現效益。

目前,學校有蔬菜基地20餘畝,生豬存欄50多頭。為管好蔬菜基地、養豬場和食堂,該校創造性提出「班田制」管理蔬菜基地模式,將基地分成若干塊,分給各個班級,由班主任、勞技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播種、施肥、鋤草等,並聘請3名教師家屬專管食堂和豬場,產出疏菜和生豬供應給中學、中心完小、中心幼兒園食堂以及當地市場。如今,可年產蔬菜10多萬斤,年出生豬150多頭,年產經濟效益10萬元左右。學生黃麗娟說,吃上自己辛勤勞動種出來的菜,感覺特別香,知道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校長鄧毛清說,實行「班田制」,不僅解決了全校師生吃新鮮疏菜和豬肉的問題,減掉了市場採購環節,節省了食堂開支,降低了學生求學成本,提高了師生福利待遇,而且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

六年級學生家長李開良說:「以前,孩子吃菜主要是從家裡帶的醃菜、剁辣子,一吃就是一個星期;而今,國家不但有貧困生活補助費,學校還自己種菜、養豬改善孩子生活,原來的艱苦生活一去不復返了,還是共產黨的政策好!」

勞動實踐

2011年6月21日至22日,以省教育生產裝備處副處長覃蘇瓊同志為組長,省教育生產裝備處勤工儉學管理科副科長蔣朝等四人組成的檢查小組,在市教育局副局長李衛平等同志的陪同下,嚴格按照《湖南省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場所建設考核標準(試行)》,對我市蘇仙區白露塘鎮中心完小和資興市高碼鄉完小的勞動實踐場所建設進行了檢查驗收。通過聽匯報,看現場、查資料和走訪師生,檢查組對受撿學校的勞動實踐場所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十分滿意,並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勞動實踐場所建設規劃科學,切實可行;勞動實踐場所建設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勞動實踐場所建設的教育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象這樣上規模、上檔次、重管理、出效益的農村勞動實踐場所在全省為數不多,是名列前茅的。

國學教育

自2010年下期開學來,該校組織語文教師對「國學」教育進行研討,並確定了「國學」教育的實施方案,選擇「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作為學習藍本,各教學班利用不同時間、不同形式進行誦讀,促進禮儀教育和感恩教育[2]。同時,體育老師進行「國學操」的教學,音樂老師進行「感恩的心」手語教學,並通過紅領巾廣播站、校園宣傳廚窗和班級板報等宣傳平台,把「三字經」詩文溶入到時書法、美術、朗誦比賽當中,大力營造「學國學,知禮儀」的濃厚氛圍。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通過對國學經典的不斷學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詩文,受到教育,踐行禮儀,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