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寺
百丈寺地处江西省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四县交界的赣西北山区,坐落于国家4A级景区百丈山风景名胜区内,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是中国佛教禅宗古寺庙之一,“禅林清规”(即“天下清规”)发祥地。最初为“乡导庵”,后因大智禅师怀海在此住持修行改为“百丈寺”。百丈寺东、西、北三面均倚山,寺院卧其中呈“太师椅”之势。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
中文名称 百丈寺
地理位置 江西省奉新境内百丈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1200亩
景点级别 佛教禅宗祖庭
门票价格 免
著名景点 天下清规、野狐岩
开创年代 唐
开山祖师 怀海
所属景区 百丈山风景名胜区
别 称 百丈禅寺
目录
地理位置
百丈寺地处江西省修水、铜鼓、宜丰、奉新四县交界的赣西北山区,坐落于奉新县境内久有“仙源灵境”之誉的国家4A级景区百丈山风景名胜区内。寺院距奉新县城83公里。
传说故事
在百丈山西北处,有一座皇娘墓。传说是当时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天天早上在大门口打扫卫生,大门外经常有一个村姑给种地的爹娘送饭路过。这一来二往,宣宗见村姑清纯秀丽,朴实可爱。村姑见宣宗眉宇高贵,气度不凡。二人就产生了感情。后来唐宣宗回宫即位后仍念念不忘这个在他落难时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快乐的小村姑,就下圣旨派人将村姑接进宫来享受荣华富贵,谁知迎亲的仪仗队浩浩荡荡进入村姑家里说要带她走的时候,这种大场面把村姑吓坏了,以为自己犯下了大罪,跑到后山崖边跳崖而死。消息传到宣宗那里,唐宣宗悲痛不已,下旨当地县官给这村姑修了一座“皇娘墓”。关于百丈寺还有一段关于唐朝一个皇帝唐宣宗的传说,当时,宫中宦官专权,宣宗李忱尚未即位,李忱遭其侄武宗之猜忌,处境险恶,遂决定出外避避灾祸。有一天,他遇见一名高僧,谈及此事,高僧留下“退至百丈”四个字便走了。于是李忱翻阅地图,发现奉新有座百丈山、便历尽辛劳,不辞万水千山,来到百丈山,一来到此处,见高山耸立,峰峦叠翠,山花吐艳、景色迷人。便写下一首诗“仙花三月不间色,灵境无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来到,晨钟暮鼓碧云端”。于是留下来参禅修行,后来他回到朝廷当了皇帝。野狐岩的故事:野狐岩石位于百丈寺后山,相传有一老者在回答:“大修行者还落因果吗”?老者错答为:“不落因果”。因此五百多年来,一直堕于野狐身中不能解脱。一次怀海大师开堂讲法时,他化为人形前来听法,经怀海大师点化,才明白不落因果为不昧因果,他才得以脱掉野狐之身重变为人身,野狐岩就是他脱身之所。
地位影响
明代诗人毛蕴德曾有一首诗这样赞誉百丈山“雄风高百丈,香火镇千秋,名誉魁多士,清规遍九州”。可见百丈清规对全面佛坛影响多大,也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
历史沿革
唐大历间(766-778),由乡绅甘贞创建,初名为“乡导庵”。当时唐朝极度盛行佛教,倡导因果轮回。佛教为当时“国教”。后延请大智禅师怀海在此住持修行,遂改名为“百丈寺”。怀海到达百丈寺后,勤研佛经,探究禅理,尽改僧尼云游在外,沿门托钵,不事劳作之习,开创农禅并重的实践,强化丛林组织形式,终于在百丈寺为禅宗另立一种规式,撰写了“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规式》又称“百丈清规”。从此百丈寺声名大振,香火极盛,四方僧人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中外佛教界极负盛名,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说。大智怀海禅师影响甚大,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诸宗皆出其下。
寺内景点
天下清规石刻: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来奉新参观过百丈寺,写下“天下清规”四个大字,勒石置于百丈山西石壁,石质坚硬,石色如铁,正东南一面恰似神工鬼斧削切而成,每字长0.51米,宽0.53米,字迹清晰、完好,石壁在上角竖刻有隶书“碧云”二字,“天下清规”石刻于195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百丈寺镇寺之宝。 真源石刻: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到后山凿石引泉,寻找水源,在此发现源头并亲书“真源”二字。“龙蟠石”,位于百丈寺后山,相传是怀海禅师常在此石上坐禅,因禅门将有真正道行的修行者称为“龙象之才”,从把它称为“龙蟠石”唐宣宗也常在此参禅打坐。 皇娘墓:在百丈山西北处,有一座皇娘墓。相传当年落难时的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遇上清纯秀丽、朴实可爱并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的村姑。后来唐宣宗回宫即位后下圣旨将村姑接进宫来享受荣华富贵,村姑被迎亲仪仗队吓坏,以为自己犯下滔天大罪,于是跑到后山崖边跳崖而死[1] 。唐宣宗得知后悲痛不已,下旨当地县官给村姑修了一座“皇娘墓”。 犀牛潭瀑布:在百丈大雄山上,当年黄檗禅师与唐宣宗在此对诗。黄檗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接道:“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流露出皇者气派,后果然即位。 野狐岩:位于百丈寺后的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上,上刻有“狐岩”二字,人们常对不甚懂禅道的和尚叫野狐禅,即由此而来[2] 。百丈山距县城65公里,山高1200米,俗称百丈。因其高大,气势雄伟,又称大雄山。
视频
天下清规出此寺!航拍江西百丈山上百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