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司鎮
百福司鎮位於來鳳縣西南,地處鄂、湘、渝交界之地。鎮政府駐百福司,面積190.14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百福司、新安、捏車坪、冉家、舍米湖、合光、沙道灣、石樑子、觀音坪、梅子坳、攔河、廖家壩、堡七、斧頭落、新才溝、岩壩子、荊竹堡、可洞、安家堡、木車壩、洞塘壩、安撫司、怯道河、高洞。[1]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百福司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中文名:百福司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省來鳳縣
地理位置:來鳳縣 西南
面 積:190.1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百福司、新安
電話區號:0718
人口數量:22861人(2017年)
車牌代碼:鄂Q
目錄
概況
來鳳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面積190.1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2861人(2017年)。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萬壽宮,地處酉水河與怯道河交匯處,距縣城44千米。
①鎮名:百福司鎮。②美稱:一腳踏三省、擺手舞之鄉。
③人口:22861人(2017年)。
④特產:金絲桐油、西蘭卡普、竹篾編扎。
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前,此地只有百來戶人家,土司為加強管理,在這裡設立「百戶長官司」,故名百戶司。1949年為卯洞區,1958年為卯洞公社,1984年6月改為百福司鎮。1996年,百福司鎮面積185.9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墳山壩、怯道河、木車壩、洞塘壩、虎頭落、廖家壩、堡上、新才溝、大壩、荊竹堡、安家堡、岩壩子、坷洞、觀音坪、南河、梅子樹、石樑子、沙道灣、舍米湖、合光、冉家寨、捏車坪、新安、老岩孔、泡木坪、肖家壩26個行政村和百福司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百福司,人口3.0萬人,面積185.7平方千米,轄百福司1個居委會和新安、捏車坪、冉家、舍米湖、合光、沙道灣、石樑子、觀音坪、梅子動、攔河、廖家壩、堡七、斧頭落、新才溝、岩壩子、荊竹堡、可洞、安家堡、木車壩、洞塘壩、安撫司、怯道河、高洞23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3.3萬人,轄桂林書院1個居委會和新安等23個行政村。
主要景點
舍米湖擺手堂
位於來鳳縣百福司鎮河東鄉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擺手堂,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擺手堂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慶祝豐收的集會場所。土家先民發祥於長陽武落鍾離山,巴務相為其最早的領袖,號為廩君,古稱巴人。巴人後遷至施南(今恩施州)、湘西(現湘西州)、渝水(今重慶市)等地,少數遷至貴州省境內,來鳳舍米湖村地處湘鄂渝三省交界的群山中,全村170戶600多人都是土家族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姓彭。據村里老人講,他們都是唐朝末年遷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龍的後代。村里人世代事農,民風淳樸,不沾賭,唯好擺手舞。
古巴人戰爭陣前舞蹈謂巴渝舞,後由漁獵發展為以種養為主的農業生產後,巴渝舞加進了一些農耕畜養動作,演變為後來的擺手舞,現今已成為土家族人民的傳統舞蹈。
來鳳縣現存擺手堂3處,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擺手堂。此堂占地500餘平方米,呈長方形,大門形似牌坊狀。在大門與神堂之間,有一條石鋪甬道,道旁有高大古柏。神堂的牆壁是石塊砌成,屋面覆蓋人字披黑色布瓦,無雕樑畫棟和斗拱飛檐,顯得古樸厚重。神堂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漢塑像。現存古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維修擺手堂時所立。這裡有上千年的古寨,幾百年的古堂,為渝東、湘西、鄂西土家族擺手舞的發祥地,因而被譽為「擺手之鄉」、「神州第—擺手堂」。
每逢新春佳節,舍米湖寨內熱鬧非凡,人們披紅戴綠,男女老少齊到擺手堂,場內松樹上張燈結彩,群眾圍繞松樹跳舞,鳴鑼擊鼓,先敬奉土司王,然後舉行擺手舞,以舞祭祖,歡慶豐收,並預祝新的一年興旺吉祥,五穀豐登。清咸豐年間陳秉鈞(雲南廣南縣人,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官刑部侯部主事)在《題土王詞》一詩中形容:「五代兵殘銅柱冷,百蠻風古洞民多,而今野廟年年賽,里巷猶傳擺子歌。」同治年間彭施鋒著詩云:「福石(百福司)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迭,一片纏綿擺子歌」,更證明擺手歌舞在該地相當盛行。
卯洞
卯洞離集鎮中心三公里,位於來鳳縣百福司鎮境內,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溶洞,酉水河到此進入洞中伏流,洞長220米,寬58米,洞高38米,洞內景色奇特,洞外景觀雄偉、壯觀、奇異、驚險。關於卯洞,在酉水流域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相傳玉皇大帝雲遊至酉水河上空,被這裡秀美的山水所吸引。令魯班在酉水上游的佛潭絕壁上(即來鳳的仙佛寺)修鑿佛像,打通下流一絕壁以百姓免遭水患之苦,以雞鳴為期,必須當晚完工。魯班就安排徒弟打通下游的絕壁,自己就在佛潭開鑿佛像。等到雄雞報曉,魯班已將佛潭的佛像鑿好,才發覺徒弟貪睡尚未動工,沒有將阻擋水道的絕壁鑿通,於是用鑿子在懸崖下戳了幾下,便形成一個狹小的洞,因為當時是卯年卯月卯時,所以稱之為「卯洞」。魯班臨走前,又在佛潭扔下一隻草鞋,每隔20年化成一隻鐵船,用以疏通下游的卯洞。所以人們常說:「要等卯洞開,需等佛潭鐵船來」。美麗的傳說給卯洞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卯洞風景區的特點
卯洞風景區的特點是洞穴密集、宏偉壯觀、奇特美妙。亦有三絕:一是獨特的洞中漂流;二是溶洞星羅棋布,在十幾公里路程中,共有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溶洞;三是幾處漂流段驚險刺激,最高的浪頭可達6米多。卯洞漂流一日游三省,夢繞魂牽,留連忘返,使你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實為「野味十足」、「驚魂刺激」的旅遊極品。漂流時,你可以欣賞到酋水蜿蜒長流,一路上有淺灘,有深潭,奇山秀石,點綴其間。經漫水,其勢浩渺平緩,順流行二十餘里到攔河,有洞石作攔水急流之勢。再往下駛,是落印潭。水面寬平,清流綠淵,亦有古蹟可考,據載:五代時,有向伯林者,漫水土司之弟也,夜盜其兄的佩印,口銜渡河。其兄覺而追之,印驚落於潭,伯林逃往他砂(地名)不歸。「落印潭」之名由此而來。
仙人洞
在洞口的正上方,一百多米處有一個圓形的小洞,此洞名曰:仙人洞,據說那是在幾百年(或者更長)以前先民遺留下來的傑作,是先民用來埋葬棺木之所,但無人能想象出先民是怎麼在那沒有任何輔助性工具的情況下,在陡峭的懸崖絕壁上雕琢出這奇特的洞穴的,先民的智慧讓後人無不稱絕,這也給仙人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上穿洞主峰鳥瞰,落印潭、卯洞盡收眼底。卯洞卯洞,四十八洞。南岸較著名的有月亮洞,洞口形如月亮;燕子洞,洞容深不可測,數不清的岩燕遮天蔽日。北岸的大洞內有石磨龕,兩塊鐘乳石,一似石磨,一似纏頭帕的婦女在推磨,惟妙惟肖。正洞和大洞比肩而存,路徑相通,洞內有大廳,廳內有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尤其四塊巨石,像龍、像鳳、像麟、像龜,人稱「四大靈石」,不由人嘆其大自然的造化!「石上垂蓮花十數瓣,天然生成,非人工。」這是《來鳳縣誌》卷六的《地輿志·古蹟》中的話,描述卯洞內石鐘乳的多姿多彩。「南山卯洞太奇絕,山勢迴環水勢滅;其中靈怪多異常,大洞正洞景差別。」這是清代來鳳一位知縣游卯洞後的詩作。
視頻
汛期|百福司鎮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