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百越最早是中原人用來指代使用鉞兵器的族群的稱呼,由於其內部各有種姓,故中原人稱其為「百越」,居於長江以南至越南北部。百越是否可以算作統一的族群還是作為族群的泛稱存在爭議,其具有一定的遺傳學起源,但是後代族裔分化極大。百越的祖先大約於三、四萬年前發源於廣東一帶,而後慢慢擴散開來並與其他部族融合演變成不同的族群,加上地理隔閡及文字發展相對落後,故而形成不同的族群神話起源傳說

目錄

遺傳研究

由於分子人類學的Y染色體DNA能對人群系統進行精細的分析,已經研究的百越群體顯示出遺傳發生關係和語言文化類型的差距,這與百越的整體認同和地域分化有關。根據數據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集團系統遺傳結構的三個特點:

  • 百越有單起源的遺傳學跡象,可能大約三、四萬年前發源於廣東一帶,而後慢慢擴散開來;
  • 百越二分為以浙江為中心的東越和以版納為中心的西越[1]
  • 百越群體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由廣東向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遷徙。百越接觸過的許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遺傳類型。百越從廣東經江西向浙江的擴散可能發生於很早以前,福建與浙江的越人群體是不同路線遷來的。西部傣族類群是很晚從廣東遷出的。

遺傳學研究表明,南島諸民族、漢藏諸民族及侗台諸民族基因大多源於單倍群O-M175。

語言研究

以百越為主體發展而來的民族主要有壯侗語族各民族,他們的語言有壯語(廣西、雲南、廣東)、布依語(貴州)、傣語(雲南)、侗語(湖南、貴州、廣西)、水語(貴州)、仫佬語(廣西)、毛南語(廣西)、黎語(海南)[2] 、泰語(泰國)、老撾語(老撾)、撣語(緬甸東部)、黑泰、白泰、儂語和岱依語(越南北部山區)、阿洪語(印度阿薩姆邦)等。

語言學家李方桂將壯侗語族稱為「侗台語族」,並劃分為兩個語支、五個語群,即台語支分為北部語群(壯語北部方言、布依語和分布在泰國北部的石語)、中部語群(壯語南部方言、越南東北部的儂語和岱依語等)、西南語群(泰語、老撾語、撣語、阿洪語、越南西北部的黑泰白泰紅泰語、雲南傣語),侗水語支分為侗語群(侗語、仫佬語)、水語群(水語、毛南語)。從語言學家的結論中可以看到,分布在中國南方和中南半島的眾多民族在語言文化上的共性是巨大的,同樣表明了這些民族之間有着深厚的歷史親緣關係。

另外相關的民族還有漢族京族等。

視頻

百越相關視頻

觀復嘟嘟:「百越」一詞的由來,廣西為什麼簡稱「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