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笃班
的笃班dí dǔ bān
【释义】:1.清末在浙江剡县一带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吸收绍剧等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后来进入上海﹐称为绍兴文戏﹐1942年起改称越剧。[1]
目录
基本内容
引证释义
又称“小歌班”,系越剧前身。其形式简单,伴奏用笃鼓和檀板,故有此称。演唱《卖婆记》、《箍桶记》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后吸收绍剧的唱腔和京剧的舞台表演艺术,改称“绍兴文戏”,并由男班发展成女班,又改称越剧。演出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龙凤锁》等。1949年前后,杭州有联友、蜜峰等十多个越剧团,经常在大世界、市东、城站等戏院演出。
小歌班,是越剧从曲艺演变成戏曲诞生初期之名。第一副男小歌班为钱景松李世泉班。因所唱的“呤哦调”与山歌小调相似,故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
参考文献
- ↑ 介绍一下越剧的起源发展和其代表作品搜狗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