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皇城相府遊記(趙呆子)

皇城相府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皇城相府遊記》中國當代作家趙呆子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皇城相府遊記

很早了,曾在哪個電視廣告上看過一眼皇城相府,一大片的青瓦飛檐,便由此展開想象,那地方定是在青山綠水之間,一片曠野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城池,雄偉壯觀。

於是,心早嚮往之。

近日,終於成行。自駕從河南登封出發,先上鄭少洛高速,再轉二廣高速,過幾十個長短不一的隧道,算是翻越了無數個奇山秀峰,再轉晉陽高速,約二百公里的路程,路邊高大的提示牌提醒,皇城相府到了。

從高速路下來,已是傍晚時分,提示牌上明明寫着前行一公里,便是景區。可眼前卻是一個深深的山窩,順着路標驅車約幾分鐘,仍沒見什麼皇城相府,倒是路邊有許多農民打扮的男男女女,紛紛站在路邊,舉着手中寫有「住宿」的字牌,招徠客人。

我心懷戒備,沒有理睬他們,試探着又往裡走了幾分鐘,便看到了左前方不遠處有一段高高的夯土城牆,半壁殘垣的樣子,拐角處還聳立着一個四角亭子,心中暗存疑惑,這就是傳說中的皇城相府?這么小的一個山溝溝,如此憋屈的地方,又如何容一個相府?更別說皇城了。

正要繼續往前看個端底,妻子提醒說,景區門口住宿貴,還是就此找個地方吧。於是,就隨一個老漢的招手停下車來,問他多少錢一晚,他說,每人四十,農家院。看我有些猶豫,他又補上一句說,很乾淨,你們先去看看吧,價格還可以再說。看他相貌不象奸詐之人,又很熱情。便隨他一塊兒來到了公路邊河對岸的一片全是二層小樓的小區裡邊。老漢叫趙秋水,據他介紹,這個小區取名為郭峪金圪坨農家樂,是由縣裡扶貧建的,讓每個農戶通過接待遊客,提供服務以發家致富。

進得樓內,寬大明亮,屋中擺設,全是家常使用,再看看客房,床鋪乾淨整潔,真有歸家之感。於是連老漢的「價格還可以再說」也忘了,立即便決定住了下來。

晚飯就吃在農家,一人一碗河洛面,挺爽。炎炎夏日,這屋裡卻涼快非常,且沒有蚊子。一夜安然無話。

沒來之前,早聽說過關於皇城相府的故事。

說大清康熙的老師、一代名相陳廷敬長年做官在外,其母甚是思念,寫信要見兒子,並想看看他工作的場所。陳收信後,念京城千里迢迢,母親年邁,不能前往,於是一片孝心,決定在老家仿照自己辦公的地方紫京城的樣子建房,以此滿足母親願望。可建成後,被政敵舉報作為臣子,偷建皇宮,有謀反之心。康熙因此前往查訪,原來陳所建的相府,看似皇宮,可從建制、式樣以及規模都有質的區別,於是轉疑為喜,且對陳的孝心大加讚賞,令全天下學習之。

這也是歷來人們對皇城相府名字由來的解讀。

可當我站在皇城相府的御書樓前,看到康熙為此所題的匾額與對聯時,頓覺原來聽到的故事,只不過是哪位苦心的讀書人藉此教化民眾多行孝心,穿鑿附會而已。

大概山西人是有房子情結的。似乎房子是山西人一生的追求,或者是他們成功與否、財富多少的象徵。如今到山西來旅遊,大概都是來看房子的。不來皇城相府,就去喬家大院,或去王家大院,近來唐家大院又被開發,據說比喬家大院大了六倍。到各地旅遊,也常見山西商人建的會館。山西人為什麼這麼愛建房子呢?仔細思忖,大概是由於山西地貌的多山結構,使山西人性格多了山性少了水性,而山性是穩定的、封閉的、故土難離的,這樣的性格物化於外,房子便成了首選載體。

一個個地主都要建出如此大的莊園,作為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作為帝師,有時更在一人之上的陳廷敬,建這麼一個比那些地主大院小得多的地方,我想是如何也驚動不了康熙大帝的。況且,僅有三萬多平方的相府,其中約有一半還是陳家的祖業,陳廷敬不過是擴建而已。

游皇城相府的內城時,在陳家祠堂北側的牆壁上鑲着一塊石銘,這塊石銘更突出了山西人的「房子情結」。銘文是由內城的主要建造者、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寫的。全文如下:

斗築拮据,二十餘年,創之不易,守須萬全。陰雨叵測,侮予耽耽,牅戶綢繆,日夕謹焉。徙薪曲突,明燭幾先,勿謂一星,勢成燎原。疏渠補漏,夏秋更專,勿謂一隙,蟻穴滔天。曝曬蔬果,登屋相沿,最損瓦舍,切戒勿然。僻茲一隅,水繞山環,鷦鷯一枝,茅屋數椽,風雨可待,俯仰托全。修齊敦睦,追溯本源,和氣致祥,家室綿延。世守而勿替,惟多子孫之賢。

余家自明宣德四年,移住中道莊,蓋二百一十五年。賴上世先人多賢而顯達,故能綿長至此。余作斗築,凡百有三十一字,雖簡樸不文,實保家至理。啟佑我後人,深思遠慮,觸目驚心,庶幾與中道之河山並永雲。

銘文中不僅說了建房之不易,而且還說了如何保這些房子與「河山並永」的措施,更說了這些房子能使陳家後人「修齊敦睦,追溯本源,和氣致祥,家室綿延」的重大作用。

另外,從康熙的題匾即可看出,陳廷敬孝母建房的故事明顯屬於好心人的編排。且看康熙題的什麼,一個匾額為「午亭山村」。一副對聯為「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這些文字應該說與孝沒有丁點兒的關係。匾額事實上就是給陳廷敬相府起了個名字,其中「午亭」是陳晚年的別號,顧名思義,就是說這乃陳廷敬的老家。對聯表面上看似寫此處四季的風物之美,其實是康熙帝對老師的褒揚之辭。另從內容看,可推測當時康熙題辭的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陳廷敬建成相府後,懇請皇上給題的;一種則是康熙前去參訪時,隨性題寫的。

不管是因何而題,畢竟是皇帝的御賜,這對陳家來說,更是無上的榮耀,自然不會藏着掖着,而是象如今看到的,在相府大門前,專建了一個高大的如天安門的門樓,讓皇帝對他的褒揚不僅名揚天下,而且萬古千秋。同時,也借帝王所賜,確保如陳昌言在《斗築居銘》所說的「與山河並固」。

[1]

作者簡介

趙呆子,筆名海鷗。曾經從事過15年新聞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