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2
皇甫嵩 | |
---|---|
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 |
出生 | 安定郡朝那縣 |
逝世 | 195年 |
國籍 | 東漢 |
職業 | 東漢車騎將軍、太尉、太常等 |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人。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 [2]
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征為侍郎,遷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黃巾軍。戰後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
皇甫嵩到任後,上奏請求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經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
董卓被誅後,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獲贈驃騎將軍。唐德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目錄
人物生平
將門孝廉
皇甫嵩字義真,他的叔叔皇甫規是東漢名將、涼州三明之一,父親皇甫節曾任雁門郡太守,久為邊將。皇甫嵩少年時便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熟習弓馬。最初被察舉為孝廉、茂才。為郎中,遷任霸陵、臨汾縣令,因父親去世而離職。後來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相繼聘他為官,都沒有應召。漢靈帝以公車徵辟他為侍郎,遷任北地太守。
平定黃巾
光和七年(184年),因叛徒唐周告密,太平道教主張角星夜傳檄四方,發動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黃巾軍所到之處,燔燒官府,劫略鄉邑,一時,州郡失守,長吏逃亡,天下響應,京師雒陽為之震動。
東漢朝廷惶恐不安,馬上採取鎮壓措施,首先,漢靈帝命各州郡在雒陽外圍的八個關隘--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設置都尉,布防護衛;接着,任命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屯駐都亭;朝廷還採納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呂強的建議,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拿出中藏錢和西園廄馬賜給將士;另外,靈帝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各持節,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軍。
皇甫嵩與朱儁調發五校(北軍五校,為中央主要常備軍,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所將宿衛兵)三河(河東、河內、河南)騎兵,同時招募精壯之士,共計四萬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鎮壓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黃巾軍。
朱儁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只得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軍圍城。當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說:"用兵有奇變,而不在兵數量多少。現在賊人依草結營,容易因風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燒,他們一定驚恐散亂,我出兵攻擊,四面合圍,田單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獲勝的功勞就可以實現。"天遂人願,當晚大風驟起。皇甫嵩命令將士紮好火把登上城牆,先派精銳潛出圍外,縱火大呼,然後城上點燃火把,與之呼應。
皇甫嵩藉此聲勢,鳴鼓衝出。黃巾軍缺乏戰鬥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後撤。這時,騎都尉曹操也奉命趕來,於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勝追擊。黃巾軍頑強抵抗,數萬人慘遭屠戮。皇甫嵩則被封為都鄉侯。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勝鎮壓汝南、陳國地區的黃巾軍,並追擊波才、進攻彭脫,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
八月,皇甫嵩在蒼亭擊敗黃巾卜已部,擒獲卜已,屠殺七千多人。這時,張角占據廣宗,控制河北腹地,盧植為宦官所誣,被召回,繼任的董卓被擊敗。於是朝廷下詔命皇甫嵩率兵進擊。在這緊要關頭,張角病死,其弟張梁繼而守衛廣宗。皇甫嵩攻城,因張梁軍精銳,未能得逞,便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等到張梁被迷惑,放鬆了警惕。
皇甫嵩立即乘夜調兵,雞鳴時分沖入其陣,黃巾軍倉促應戰,張梁戰死,陣亡三萬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萬多人。皇甫嵩焚燒黃巾輜重車三萬多輛,將張角"剖棺戳屍,傳首京師"。
十一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殺死張梁弟張寶,俘殺十餘萬人。皇甫嵩將十萬人的屍骨築成了"京觀"。朝廷任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並晉封他為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的租稅,食邑共八千戶。
平定黃巾主力之後,皇甫嵩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來贍養饑民,靈帝聽從他的建議。史載百姓作歌說:"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皇甫嵩鎮壓黃巾,威震天下,但當時朝政日非,海內空虛。漢陽人閻忠勸他把握機會,南面稱制。皇甫嵩不用其計。
遭陷被貶
黃巾起義的同年,湟中(今甘肅湟原)胡人北宮伯玉和先零羌起事,共擁邊章、韓遂為帥,攻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陳懿。
中平二年(185年),北宮伯玉等人侵三輔地區,朝廷詔令皇甫嵩回鎮長安,保衛皇家園陵。
當初皇甫嵩征討張角時,途經鄴地,發現中常侍趙忠住宅超過了規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沒收。另外,中常侍張讓向他索要五千萬錢,他不肯給。於是趙忠和張讓聯起手來,劾奏皇甫嵩連戰無功,耗費錢糧。
靈帝聽信讒言,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車騎將軍印綬,削奪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
計破王國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涼州叛軍首領王國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在此用人之際,漢靈帝又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士兵拒敵。董卓提出迅速進赴陳倉,他說:"聰明人不失時機,勇敢的人不遲現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會破滅。保全或破滅的形勢就在此時。"皇甫嵩卻說:"不對。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先要作出不可獲勝的樣子,用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時候。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人。敵人防不勝防,而我郡軍進攻則非常主動,想打哪裡就打哪裡。有餘的,好像動於九天之上,不足的,好像陷入九地之下。
現在陳倉雖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堅固完備,不是九地之坑陷,王國軍隊雖然強,但進攻我所不救的,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勢。沒有九天之上的形勢,進攻的就要受害。陷入九地之下,防守的就不會被攻破。王國現在已經陷入受害之地,陳倉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興兵動眾,收到全勝的功,為什麼要救呢!"沒有採納董卓的建議。
中平六年(189年),王國圍攻陳倉從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於城堅守固,最後也未能攻下,部眾都疲勞不堪,只好解圍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擊。董卓勸阻說:"不可以,兵法上說,被擊敗的敵人,不要追趕,撤回去的部隊,不要逼迫。現在,我們追擊王國,是逼迫撤回的部隊,是追擊被打敗的敵人,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掙扎,蜂蠆有毒,何況這麼多人呢!
"皇甫嵩則說:"不對。以前我不進擊,是躲避他的銳氣,現在進擊,是等到敵人衰弱的時候。我們進擊的是疲敝的敵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隊。王國的部隊,準備逃走,沒有鬥志。
用堂堂之陣,進擊潰亂之師,這不是叫做追窮寇。"說完,便獨自率兵追擊,而命董卓殿後。皇甫嵩連戰連捷,大破王國的部眾,斬殺一萬多人。董卓又慚愧又遺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入朝沉浮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病重,任命董卓為并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逆命懷奸,罪在不赦,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
皇甫嵩說:"董卓不聽命雖然有罪,但我專誅也是有責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讓朝廷處理此事。"於是將此事上奏,朝廷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更增怨恨。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為防後院起火,征京兆尹蓋勛為議郎,皇甫嵩當時統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蓋勛秘密與皇甫嵩商議討伐董卓。但董卓同時也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想尋找機會將他殺掉。
皇甫嵩應召將行,長史梁衍勸他起兵抗拒董卓,與袁紹呼應。皇甫嵩不聽,蓋勛因自己兵弱不能獨立,也回到雒陽。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員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將他交付審判,想把他殺掉。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交情,從長安跑到雒陽,投奔董卓。董卓正擺設酒宴,大會賓朋,皇甫堅壽搶步向前,與他辯理,且責以大義,叩頭落淚。在座的賓客深受感動,紛紛替皇甫嵩求情。董卓這才離席而起,拉皇甫堅壽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後又升任御史中丞。
終於亂世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後,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屠滅董卓宗族。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議派皇甫嵩統領董卓的舊部,並留駐陝縣進行安撫。王允拒絕此議。
不久,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死王允等,把持朝政,皇甫嵩又改任車騎將軍,同年八月,升任太尉。十二月,因流星出現,被策免。此後,又任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贈以驃騎將軍印綬,任命他家裡一人為郎官。
人物評價
總評
皇甫嵩為人仁愛謹慎,盡忠職守,有謀略,有膽識。平黃巾賊居功至偉,領冀州牧時要求朝廷減免冀州一年田稅,百姓稱道。他在任期間,上表陳辭、勸諫或有所補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親手書寫,而且毀掉草稿,一點也不宣露於外。
在軍旅中,皇甫嵩溫恤士卒,甚得眾情。每次部隊停頓、宿營,他都要等到營幔修立妥當,才回自己的軍帳。將士們全部吃完飯後,他才吃飯。部下吏士有接受賄賂的,皇甫嵩並不顯責,而是再賜給他錢物,吏士慚愧,有的竟至於自殺。皇甫嵩還折節下士,門無留客,當時人稱揚他,紛紛歸附。
歷代評價
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閻忠:今將軍授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捲,屠三十六方,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戶刻石,南向以報德,威震本朝,風馳海外。
皇甫酈: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東觀漢記》:皇甫嵩上言,四姓權右,咸各斂手也。
范曄:①皇甫嵩、朱儁並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及其功成師克,威聲滿天下。值弱主蒙塵,獷賊放命,斯誠葉公投袂之幾,翟義鞠旅之日,故梁衍獻規,山東連盟,而舍格天之大業,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豈天之長斯亂也?何智勇之不終乎!前史晉平原華嶠,稱其父光祿大夫表,每言其祖魏太尉歆稱"時人說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戰,歸功朱儁,張角之捷,本之於盧植,收名斂策,而己不有焉。蓋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誠能不爭天下之所甚重,則怨禍不深矣"。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亂,而能終以歸全者,其致不亦貴乎!故顏子願不伐善為先,斯亦行身之要與!②黃妖沖發,嵩乃奮鉞。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歐陽詢:昔立效長丘,樹績東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門。
何去非:①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繡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②皇甫嵩討賊梁州,董卓副之,賊平,詔卓以兵屬嵩,卓不受詔,挾兵睥睨。人皆勸嵩誅之,嵩不欲其專誅於外也,而以狀聞。卓因遂其凶逆,卒以不制。夫嵩之舍卓者,非出於他也,蓋以衛青不戮蘇建,獲恭厚之譽,遂系跡而求踐之。不知所以舍卓者,於今為縱寇也。
張預:孫子曰:"凡火攻,必應火變而應之。"嵩外方縱火而出兵以奔其陣。又曰:"強而避之。"嵩則閉營休士以觀其變。又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嵩不救陳倉而走王國。又曰:"避其銳氣,擊其墮歸。"嵩初不擊賊,及其走而擊之是也。
陳普:幾多孟德總欺孤,底事山頭獨望夫。不聽閻忠聽梁衍,未應魏闕便當塗。
郝經:嵩儁有大將之略,昧匡時之幾,遂為桀逆所制,不能以功名終。 陳元靚:蛾蛾亂常,擾我四方。公出奇計,謀旡不臧。名震天地,志定雪霜。忠為令德,史策昭彰。
胡三省:嵩前不能從兄子酈之言,今又不徒衍之策,自揣其才不足以制卓故也。
李贄:夫退讓者,盛德事也。持此為君,則漢文其選。持此為將、為相,則天下歸心,眾謀畢集,將國勢實賴而何有於一家乎。是乃古今天下,建功立德保國定家之第一着好棊子也。惜乎,人人皆知而不能下也。古今天下惟一留侯(張良)知之,是以功成而遂辟穀不事,使淮陰(韓信)早知此義,族其可得而赤耶。然則韓信之不聽蒯徹之說也,未為不是也,獨其所以居功者,未是耳夫。
當功業烜赫之日,封爵在前,富貴在後,獨能退讓,不居推功,與人似若不知有身家之念、子孫之遺者,不知正所以深念其身及其家而遠遺子孫也……彼皇甫義真者,獨能知而下之,豈不誠可貴乎,范氏之推之也固宜。雖然,義真之不受閻忠之說也,宜也。若子酈之說梁衍之說咸棄不用,則身家之念起矣,是退怯也,非退讓也,是又安足貴也。吾故因范氏之論而推明之曰:爾知身家之不足系乎,非不足系也,愛身家者未必能保其身家,而不愛其身家者,正所謂善保其身、善保其家者也。嗚呼,皇甫義真之不死於輩卓之手者,幸也。
黃道周:①捨命豹袖之下,即獨行安之,如張然明(張奐)、皇甫義真其人矣。張然明破諸羌,靜幽并,恥為王曹所賣,發憤申陳竇之冤,卒不得為三公。皇甫義真盪黃巾,破梁州賊,征赴城門,賴其子堅壽以免,雖卒為三公,亦不大竟其志。②皇甫將軍,初為郎將。命討波才,寡難眾抗。嵩曰不然,方略為上。草結賊營,火攻即喪。束炬乘風,霎時掃蕩。再討張梁,閉營觀望。潛夜勒兵,至哺猶壯。既斬梁頭,寶頭照樣。請租贍飢,歌安非妄。賊圍陳倉,卓請急向。九地九天,嵩先論量。避銳擊疲,其成實當。卓奸專誅,是權伎倆。嵩忠不聽,大禍果釀。流血叩頭,籠鳥始放。奸定遭殃,忠終無恙。
蔡東藩《後漢演義》:①黃巾之平,皇甫嵩為首功,朱儁其次焉者也。朱儁與皇甫嵩齊名,而謀略不及皇甫嵩,潁川之役,微皇甫嵩,儁且一蹶不振矣;若汝南陳國之平賊,亦賴嵩為主帥,而儁得分功,至移討宛城,兩月不下,必待朝廷之督促,方苦心焦思,用謀破賊,然亦幸遇趙弘韓忠之獷悍無謀,乃得為儁所算耳。②皇甫嵩用火攻計,燔燒賊眾,此為兵法上之所易知者;但施請烏合之賊,即此已足。波才小丑,原不足道;而張角之破滅,亦藉此為先聲之舉,莫謂皇甫非良將才也!
軼事典故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長安時,公卿百官在道邊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員都要迎拜在車下,想用此來屈降皇甫嵩的意氣。然後,搓着手問皇甫嵩:"義真,你害怕了沒有?"皇甫嵩笑着道歉,董卓才釋懷。
關於皇甫嵩在被徵召後與董卓的對話,《後漢書·皇甫嵩傳》李賢注引《獻帝春秋》及《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山陽公載記》的說法是:當董卓在和皇甫嵩出征邊章、韓遂時,二人相互爭雄。
等到皇甫嵩拜服在董卓車下時,董卓問:"可以服我了嗎?"皇甫嵩說:"怎麼知道明公您會到這地步?"董卓說:"鴻鵠自然有遠大的志向,只是燕雀自己不知道而已。"皇甫嵩:"當初與明公您都是鴻鵠,沒想到明公您今天變成鳳凰啊!"董卓說:"你早服我,今天就不用拜了。"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張璠《後漢紀》又記載:是董卓拉着皇甫嵩的手問:"義真,你害怕了沒有?"皇甫嵩回答:"倘若您用盛德輔佐朝廷,大的祥慶正將到來,有什麼可害怕的?倘若您濫用刑罰,逞其私志,那麼天下都要恐懼,而不單是我一個人!"
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9]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皇甫嵩。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及明代成書的《廣名將傳》中,皇甫嵩亦位列其中。
親屬成員
父輩
父親 皇甫節,曾任雁門郡太守。
叔父 皇甫規,官至度遼將軍、護羌校尉,涼州三明之一。卒贈大司農。
後代
兒子 皇甫堅壽,官至侍中,推辭不拜。
女兒 皇甫氏,射援之妻。
侄子 皇甫酈,曾建議皇甫嵩誅除不奉詔的董卓,後奉命勸和李傕、郭汜。
曾孫 皇甫謐,西晉學者、醫學家。
玄孫 皇甫童靈,皇甫謐之子。
皇甫方回,皇甫謐之子,避亂荊州,為王廙所害。
史料記載
《東觀漢記·卷十七·傳十二》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八·漢紀五十》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九·漢紀五十一》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皇甫嵩形象與正史相似。於黃巾起義時,以中郎將身份討伐黃巾,用火攻大破張梁、張寶。後接替董卓進攻張梁,連勝七陣。掘張角墓,拜左車騎將軍、冀州牧,因拒絕賄賂宦官而被免職。董卓死,王允命其與呂布等共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皇甫嵩將塢中所藏良家子女,盡行釋放。
參考資料
1. 平定黃巾起義,東漢最後的名將 . .三國在線 . 2013-06-14
2.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 .國學網 . 2013-06-14
3. 《何博士備論》 . .國學導航 . 2016-08-10
4. 《續後漢書》 . .國學大師 . 2015-11-6
5. 事林廣記後集 . .文獻網 . 2013-06-14
視 頻
上下五千年漢朝歷史人物篇之-皇甫嵩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