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皇甫湜(777年—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为唐代文学家。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望得到举荐,结果没有成。

目录

简表说明

 
皇甫湜原图连结
姓名    皇甫湜  
 字号    持正
 性别    男     
 朝代    唐朝     
 出生时期  777
逝世时期  835年      
职业    散文家

人物简介

皇甫湜,字持正,唐代睦州新安(淳安)人。他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十多岁时漫游各地,相继投梁肃、谒杜佑,其后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过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望得到举荐。直到他三十岁那年,即宪宗元和元年(806)考中进士。

三年,他又参加由宪宗李纯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与牛僧孺李宗闵直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忌,受到考官赏识,三人被并列为第一。同平章事李甫从中搬弄是非,促使宪宗下旨,贬考官职,并将皇甫湜黜为陆浑(今河南嵩县)县尉。皇甫湜母舅、翰林学士王涯,因此而受株连,被贬为虢州司马。

次年,皇甫湜调升为殿中侍御史内供职。八年,便辞归故里,在家闲居了三四年。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年李愬征召为幕僚,赴襄阳任职。次年五月,罢镇。自此以后的三年多时间,皇甫湜被困顿在江陵府公安县,无所事事,饥寒交迫。其间,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贬死任所,师友的坎坷遭遇,使得皇甫湜陷入徬徨、苦闷,乃至悲哀、愤慨的阵痛之中。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皇甫湜被贬斥到吉州(今江西吉安),时与张弘靖、张儇、杨敬之等甚相投机。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皇甫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召为幕僚,至襄阳任职,至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罢镇,由是去了洛阳,与白居易常相往来,交谊甚笃。六年、七年,皇甫湜历任工部郎中。至八年,因酒后失言、触犯同僚,而求分司东都。皇甫湜到达洛阳后,因未升迁,官俸微薄,生活维限,几度陷入“门前无车迹,烟囱断炊烟”的困境。东都留守裴度,卑辞厚礼,召湜为留守府从事。在此期间,皇甫湜从裴度之请,为其重修之福先寺,撰写过一篇长达3254字碑文,又撰写一篇有关总结文学创作基本原理与经验的《谕业》文章。不久便辞归青溪故里,卒葬县南三十里。白居易有《哭皇甫七郎湜》为悼,诗云:“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不得人间寿,还留身后名。”哀叹他竟连享年六十的“下寿”都享受不到[1]

参考资料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