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恩扎歷史中心
皮恩扎歷史中心,錫耶納西南大約50公里,它建於一座小山頂上,可以鳥瞰奧爾恰河和阿索谷,其周圍是農田。皮恩扎建立於公元1459年,曾為教皇居住地(夏宮)。1996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文名 皮恩扎歷史中心
外文名 The 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 of Pienza
目錄
遺產描述
皮恩扎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大區錫耶納省的一個市鎮,毗鄰蒙塔爾奇諾,被稱為「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1] 。皮恩扎位於錫耶納西南大約50公里,它建於一座小山頂上,可以鳥瞰奧爾恰河和阿索谷,其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毗鄰蒙塔爾奇諾,被稱為「文藝復興都市生活的試金石」。皮恩扎建立於公元1459年,曾為教皇居住地(夏宮)。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皮恩扎城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城市結構
15世紀重建的圍牆依然大部分完好無缺的被保存下來。勒·科索·羅斯里諾(Le Corso Rossellino)大街從東向西穿過皮恩扎並且連接着兩個主要的城門。在這條大街的每一邊沿襲了古代布局,直線街道規劃產生了不規則的街道布局。皮奧II廣場為不規則的梯形,並且它構成了城市的中心和焦點。在地面上,圓石的人字型式樣更加突出了廣場的獨特形狀。皮奧II廣場也是該城的藝術中心,廣場邊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大教堂、皮科洛米尼宮殿、市政大廳和主教宮殿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即使按照庇護二世的愛好加入了一些哥特式因素,但是它們主要是由石灰岩建成的。這些建築物大多沿科索羅斯里諾大街而建所有的噴泉和水井都是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它們增加了皮恩扎的氣氛。
城市歷史
皮恩扎原是坐落在錫耶納南邊48千米處的一個小山村科西格萊諾。由於它是教皇庇護二世的出生地,是文藝復興城市規劃的第一個範例,所以在建築史上有着較重要的地位。皮恩扎是一個有着700多年歷史的小鎮,汽車不能進入,只能步行,能感受到一種原始古樸的氣息。小鎮是完整地按照文藝復興風格來打造的,梯形的皮奧廣場是小鎮的中心,頗具文藝復興特色的各種教堂、宮殿、市政大廳等石灰岩建築均圍繞着廣場而建,至今仍透現出古樸藝術的氣息。小城皮恩扎是在其一個名叫埃尼亞(Enea Silvio Piccolomini)的居民的發起下在科西哥拿諾中部村莊建立的。埃尼亞後來被提升為教皇,名號為庇護二世(1458-1464),他想改善該城居民的生活條件並將皮恩扎作為其夏宮。此外,皮恩扎還反映了教皇家族的命運。城市的概念是由建築師羅塞利諾(1409-1464)提出的,他擁護著名的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的思想和建築師阿爾伯蒂,他們二人最初都來自佛羅倫薩。街道規劃是按照文藝復興風格發展起來的,但同時也考慮到了先前城市的結構。建於皮奧廣場周圍的巨大建築物與廣場的布局相稱。隨着樞機主教和高級教士宅邸建立,房屋、商店、一家醫院和一所旅店也建立起來。羅塞利諾對皮恩扎的城市建築規劃於1460至1463年間得以實施。庇護教皇去世以後,該城市和周圍的鄉村都未曾做過較大變動。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教皇庇護二世(PopePius II)於1459年決定改變他出生地的面貌以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設想正是在這個托斯卡納鎮第一次得以付諸實施[2] 。他選擇了設計師貝爾納多·羅塞利諾(Bernardo Rossellino),羅塞利諾在建造中運用了他的良師益友列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建築原則。這種關於城市空間規劃的新觀念在富麗堂皇的皮烏斯二世廣場及其周邊建築米科洛米尼宮、博爾賈宮,以及外觀是純文藝復興時期而內裝修又類似於德國南部教堂晚期哥特式的大教堂中得以體現。
視頻
托斯卡納最美小城之二Pienza皮恩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