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鳃鲨科
皱鳃鲨科 |
皱鳃鲨科 Chlamydoselachidae, 皱鳃鲨科皱鳃鲨因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互相覆盖,故称为皱鳃鲨。体长1.5米左右,最长雌鱼1.96米,雄鱼1.65米。体鳗形。数量很少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鱼有极发达的鳍脚。
目录
简介
体延长如鳗形,腹部具明显的隆脊。口端位而大,深弧形,向后延伸至眼后方。吻部极短,吻端截平。眼椭圆形,无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近。具喷水孔。上下颌齿同形,皆具三枚强而有力之中央齿尖及侧齿尖,二者间另具一小尖齿。鳃裂六对,均在胸鳍基底之前,第一对鳃裂在喉部互相连接;鳃间隔延长而具皱褶,且互相覆盖,故名之。背鳍一个,小型,位于臀鳍基底上方,小于胸鳍;腹鳍大,后缘近臀鳍起点;胸鳍短小,末端钝圆;尾鳍宽长,末端尖,下叶较上叶发达,后缘无缺刻。全世界仅有1属1种(Nelson,2006),即鲨拟鳗(Chlamydoselachusanguineus)。
皱鳃鲨科 Chlamydoselachidae, 皱鳃鲨科皱鳃鲨因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互相覆盖,故称为皱鳃鲨。体长1.5米左右,最长雌鱼1.96米,雄鱼1.65米。体鳗形。有6对鳃孔。口近端位。上下颌同形。每牙具3个长齿尖,属枝牙型,有基板似化石异棘类(Xenac-anthus)的牙齿。鼻孔在侧腹面。眼无瞬膜,具喷水孔。侧线沟状。脊索未收缩;前10个脊椎有清楚的环状钙化物;在臀鳍以后的脊椎,亦有环状钙化的迹象。臀鳍长;尾鳍中的脊椎稍向上翘,形成不显著的歪型尾。
皱鳃鲨科鱼类的外型乍看之下很难与“鲨鱼”联想在一起,延长、柔软的身体比较近似海鳗,且腹部有明显的隆脊。嘴巴很大,呈深弧形,向后延伸至眼睛后方,吻部极短,看起来有点像被刀切过似的。椭圆形的眼睛没有瞬膜,距离吻端比第一鳃孔近些。上下颔齿相同,皆有三枚强力的中央齿尖与侧齿尖,两者间另有一枚小尖齿,是极为少见的三叉型。
皱鳃鲨科鱼类总共有六对鳃裂,均在胸鳍基底之前,第一对鳃裂与喉部相连;此外,鳃裂的间隔较长又有绉折,会互相覆盖,此即“皱鳃鲨”之名称由来。和六鳃鲨科一样,它只有一个比胸鳍还小的背鳍,位于臀鳍基底上方,腹鳍颇大,后缘几乎与臀鳍的起点相接,宽长的尾鳍末端尖尖的,上叶较下叶发达得多。
是鲨鱼中最原始的一种,有"活化石"之称。属软骨鱼纲的一目。现存1科1属1种。
评价
数量很少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鱼有极发达的鳍脚。春天受精。卵囊一端突起。发育在母体内进行。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皱鳃鲨科仅拟鳗鲨1属1种,曾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出没。栖息于大陆棚之深海,卵胎生,目前对其生态所知不多。
栖所生态
栖息于大陆棚之深海中型鲨鱼,最大体长可达190厘米,栖息深度在120-1280米间。罕见。卵胎生,一胎可产8-12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