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穗木
盐穗木 |
中文学名:盐穗木 拉丁学名:Halostachys caspica 界:植物界 |
盐穗木(学名:Halostachys caspica (Bieb.) C. A. Mey.)是藜科盐穗木属植物,灌木,高50-2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老枝通常无叶,小枝肉质,蓝绿色。叶鳞片状,对生,顶端尖,基部联合。花序穗状,交互对生,圆柱形,花序柄有关节;花被倒卵形,顶部3浅裂,裂片内折;子房卵形。胞果卵形,果皮膜质;种子卵形或矩圆状卵形,直径6-7毫米,红褐色,近平滑。花果期7-9月。
分布于阿富汗、俄罗斯、蒙古、伊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和甘肃北部。生长于盐碱滩、河谷、盐湖边。
盐穗木在饲料贫乏的新疆荒漠草场中,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饲用牧草。 是防沙固沙、绿化造林、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广泛用于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以及沙漠公路的防护。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灌木,高50-2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老枝通常无叶,小枝肉质,蓝绿色,有关节,密生小突起。叶鳞片状,对生,顶端尖,基部联合。 花序穗状,交互对生,圆柱形,长1.5-3厘米,直径2-3毫米,花序柄有关节;花被倒卵形,顶部3浅裂,裂片内折;子房卵形;柱头2,钻状,有小突起。胞果卵形,果皮膜质;种子卵形或矩圆状卵形,直径6-7毫米,红褐色,近平滑。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盐碱滩、河谷、盐湖边。 具有抗干旱、耐盐碱、耐风蚀沙埋。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俄罗斯、蒙古、伊朗和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沙地(安西和金塔)、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未、若羌、民丰、英吉沙和阿克苏)、焉耆盆地(和硕和蔫耆)、吐鲁番盆地(托克逊)。
繁殖方法
播种前,要将盐穗木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先将种子浸泡在30℃的水中,时间为48小时;播种分为春、秋两季可进行露地育苗,全年所有季节可以进行营养钵育苗。露地育苗在春季4月初或秋季9月底进行,土壤适宜温度为16-25℃,苗床为2米×6米,低床,埂高25厘米,宽50厘米;营养钵育苗是在营养钵内装入沙土、蛭石和腐熟牛粪 ,比例为8:2:1混合均匀,营养钵高12厘米,直径13厘米,苗床为1.2米×4米,每个苗床间距80厘米至100厘米。
在盐穗木出苗前应始终持土壤表层潮湿,种子播种后会在第13天至17天出苗,幼苗出现真叶后的3个月内,每隔10天至15天浅灌一次水,苗高7厘米至8厘米时,进行定苗,株距保持在5厘米。营养钵里的幼苗生长3个月后,苗高8厘米至9厘米时需要分苗,去掉营养钵,将营养钵里的苗木移栽到露地里,株距4厘米至5厘米。
栽培技术
选地:盐穗木所适应的是盐渍化相对较轻的及龟裂型盐土,大约地表具有2厘米至5厘米的薄层盐结皮,距地面30厘米以内土层的含盐量为10%左右较适宜它生长。
出圃:当年春季育苗的盐穗木为翌年春天出圃;秋季育苗的盐穗木至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出圃,出圃时苗高30厘米至50厘米,起苗前应进行一次充分灌水,起苗后应立即进行定植;营养钵育苗出圃,翌年移栽的苗木生长高度在30厘米时,即可出圃。
主要价值
生态[1]
盐穗木是防沙固沙、绿化造林、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广泛用于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以及沙漠公路的防护。
饲料
盐穗木在饲料贫乏的新疆荒漠草场中,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饲用牧草。适口性良好,骆驼、山羊和绵羊乐食,牛不食。冬季驴、骆驼喜食。盐穗木适宜利用季节为早春、秋和冬季,夏季由于植株含盐度较高,家畜一般不生食。盐穗本在早春是家畜的重要牧草。对恢复春乏家畜的体况有良好作用。盐穗木的蛋白质含量与苜蓿相近似,粗灰分含量达30.6%。这对放牧家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