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羊角
盤羊角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88086&sid=6301191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盤羊角 漢語拼音:Pán Yánɡ Jiǎo |
盤羊角,中藥名。為牛科綿羊屬動物盤羊Ovis ammon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瘟解毒的功效。主治瘟疫,高熱。[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盤羊角
拼音名:Pán Yánɡ Jiǎo
英文名:argal horn
別名:大角羊、羱羊、盤角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vis ammon Linndeus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盤羊的角。
採收和儲藏
捕捉後鋸角,乾燥。
原形態
- 1.青羊,體長0.9-1.1m,尾長13-17cm,重約30kg。四肢短,蹄狹窄。眶下腺甚為退化,有足腺,無鼠踩腺。雌雄皆有角,角短而直,斜向後上方伸出,二角基部很靠近,尖端略向下彎。餘部角有環棱。一般身體色為灰棕色,個體有差異或呈深灰或為棕褐色。喉部後方有一白斑。四肢、腹部、尾幾同身色。
- 2.北山羊,個體大,肩高約1m,尾長超過耳長,重40-50kg。雄羊頜下有須,長約15cm,雌羊須很短。無眶下腺,雄羊有尾下腺,前肢有足腺。雌性角小,雄性角發達,長達1m左右,斜向後方生長,形如彎刀,角橫切面呈三角形,平面朝前,角上有許多大而顯着之橫棱。自頭枕部沿背脊到尾基部,有一條黑色縱紋。胸部及腹側黑色,腹面白色。四肢前面由上至下有黑棕色縱紋,尾向體背色,尾尖棕黑色。
- 3.盤羊,體形中等大,健壯,身高1.1m,長約1.5m左右。肩高大於臀高。耳較小,尾短不及耳長。雌雄均有角。雄性角粗大,尤以基部為甚。角往側面彎曲成360度的圓形螺旋。角鞘外面有明顯而狹的環棱。近基部則消失。角長1m。雌性角小,約為雄性角的1/5。體背淺灰棕或暗棕色,胸腹部黃棕色,下腹及鼠踩部白色,臀部有白斑。尾色與體背相似,尾上面並有一棕色中線。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棲息於較高的人跡罕至的山林中多在陽坡活動。居洞或岩石下,以草、樹枝葉等為食。
- 2.棲息於高原岩石和石質流砂上,或沿荒裸地生活。喜登高山,可達海拔6000m高度。群居,以禾本科植物為食。
- 3.棲息於無林的高原、丘陵地帶。以禾本科、蔥屬及雜草為食。
資源分布
- 2.分布於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等地。
化學成分
盤羊的角含多肽類、角蛋白(keratin)、甾類,角經酸水解後得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穀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等。
藥理作用
角注射液對小白鼠自主活動的影響表明有中樞抑制作用。煎液對小白鼠睡眠時間的影響實驗表明能延長硫噴妥鈉及水合氯醛睡眠時間,作用濃度與劑量成正比。角水解液對正常家兔有一定程度降溫作用,對人工發燒家兔有解熱降溫作用,促使正常家兔和人工發燒家兔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數增加作用。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瘟疫;高熱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5-10g。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解熱的功效。主治傳染病引起的發燒。[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