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敦
生平
盧敦一向被尊稱為敦叔,於三、四十年代,已馳騁於舞台和電影界,牽頭推動粵語片的改良運動,倡導組織電影公司,並身體力行,拍製有份量、有意義的好電影。早於1937年,已開始編導,共執導了近卅部影片,並聯同一群華南電影人創辦「華南電影工作者聯誼會」,為電影人爭取權益及促進同業認真從事,把電影視為教育、文化建設和促進國家社會進步的事業。晚年,敦叔仍熱心戲劇,在參與影視演出之餘,創辦「香港影視劇團」,聯結前輩、新秀共同振興劇運。
曾演出電影
1951年的《羊城恨史》是繼《珠江淚》的成功後,南國公司的另一大製作,動員數百人,並有不少廣州、香港兩地的話劇演員及學生參與。影片結合了通俗劇與社會、政治的批判。這是盧敦五十年代的代表作,也彷彿是四十年代進步文藝青年的自白。
1959年舊版《豪門夜宴》是為籌建華南影聯會址而義拍,並由吳楚帆、張瑛、盧敦、白燕等大批粵語片影人,四位大導及一組編劇執行,還有若干國語片明星助陣,體現了華南影人團結互助的精神。
1962年古裝文藝片《蘇小小》一部令白茵從一名新人躍升為當家花旦的名作,而盧敦飾演垂涎蘇小小美色的知府孟浪,更是一次精彩的反派演繹。
1966年《巴士銀妙計除三害》敦叔繼續做大反派,與飾演俠盜劫富濟貧的「巴士銀」白茵針鋒相對,鬥智鬥力,有驚無險。
1954年輕鬆小品喜劇《改期結婚》寫張瑛與紫羅蓮一對新人為滿足傳統的體面要求而四出張羅,搵錢結婚,卻被弄得筋疲力竭,可謂笑中有淚。盧敦演退休的老父,不火不慍,具見功力。
1952年《敗家仔》寫父親為生活到美國辛勞工作,留下妻兒靠外匯過活,造成兒子好食懶飛的「敗家仔」性格。張瑛、白燕、黃曼梨的演出既生活化又富有藝術魅力,盧敦的金山阿伯亦演得老練。及1954年《父慈子孝》則以鄉村醫療為背景,盧敦的自私鄉紳角色,與吳楚帆的濟貧醫師,自成強烈對比。而白燕、梅綺、李清、張活游、容小意在左几的統馭下亦各有特色。這兩部電影都是以家庭倫理為題材。
1955年《桃李滿天下》正是描寫一對在南洋辦教育的情侶遇上重重困難,卻堅持到底,作育滿門桃李。
1959年《十號風波》則為帶有強烈社會批判的倫理通俗劇。天台木屋區居民面對颶風吹襲,以無比的意志守望相助,力抗風暴,重建家園,表現市民在惡劣環境下奮鬥,人定勝天的寓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