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本条目介绍的是明清时期的省级行政区划。关于明清时期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层级,详见「直隶州」或「直隶厅」;清代行省之一的直隶省(今河北省大部),请见「直隶省」。

直隶,中国明、清两朝的行政区划名词,原意指直属中央之地。直隶地区的府州由中央直接管理,为直辖区,不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大区域,称为南直隶、北直隶,俗称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应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顺天府),雅称南畿、北畿。

直隶中国明、清两朝的行政区划名词,原意指直属中央之地。直隶地区的府州由中央直接管理,为直辖区,不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终明一代,直隶地区共有南北两大区域,称为南直隶、北直隶,俗称南京、北京(南京亦可特指应天府,北京亦可特指顺天府),雅称南畿、北畿。

目录

历史

洪武始设直隶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应天府(又称京师,永乐初年改为留都南京,在今南京市,洪熙至宣德年间仍称京师[來源請求])。明初沿袭元制,京城及周边地区隶属中书省,其他地区隶属行中书省

胡惟庸案后,废中书省,应天府周边的府州一并归属中央直辖,称为「直隶」;各行中书省则改为承宣布政使司[1]

永乐迁都北京后,这一区域改称「南直隶」。其地今属于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2]

 
直隶:直隶,中国旧省名,特指今河北省。 所谓“直隶”地区,在封建时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

永乐增设北直隶

永乐迁都北京顺天府(原北平府,今北京市)后,原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所属府州改为直隶,北平行省三司撤销。为区别原应天府、苏州府等直隶地区,遂一般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这些府州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地区。[3]

清初废除两直隶

清朝入关后,将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初称“直隶地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