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出自魏晉陶淵明的《答龐參軍[1]

三復來貺,欲罷不能。自爾鄰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對,忽成舊遊。俗諺云:「數面成親舊。」況情過此者乎?人事好乖,便當語離,楊公所嘆,豈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復為文;本既不豐,復老病繼之。輒依《周禮》往復之義。且為別後相思之資。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

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目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再三拜讀您的贈詩,愛不釋手。自從我們成為鄰居,已經過了兩個冬春交替了;時常誠摯愉快地交談,我們很快就成為了老朋友。俗話說:「幾次見面便成至親老友」,更何況我們的交情又遠比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與願違,現在又要彼此話別,正如楊朱臨歧而嘆,哪裡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寫詩;體質本來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禮》所說「禮尚往來」的道理,同時也作為別後相思時的慰藉,寫下這首詩。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傾蓋如故足證此言。

您能欣賞我的志趣,經常光顧我的林園。

談話投機毫不俗氣,共同愛好先聖遺篇。

偶爾釀得美酒數斗,悠閒對飲心自歡然。

我本是個隱居之人,奔走求仕與我無緣。

時世雖變舊友可貴,常常寫信以釋懸念。

情誼能通萬里之外,雖然阻隔萬水千山。

但願先生保重貴體,將來相會知在何年?

注釋

參軍:古代官職名,是王、相或將軍的軍事幕僚。

三復來貺(kuàng ):再三展讀所贈之詩。來貺,送來的贈品,這裡指龐參軍所贈的詩。貺,贈送。

自爾鄰曲:自從那次我們為鄰。爾:那,如此。鄰曲,鄰居。

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橫跨兩個年頭,實際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欵(kuǎn)然:誠懇的樣子。良對:愉快地交談。對:對話、交談。

忽:形容很快。舊遊:猶言「故友」。游;交遊,游從。

數面:幾次見面,成親舊:成為至親好友。

好(hào)乖:容易分離。這裡有事與願違之意。乖,違背。

便當:即將要。語離:話別。

楊公所嘆:楊公指戰國初哲學家楊朱。所嘆:指所感嘆離別之意,亦寓有各奔前程之意。

豈惟常悲:哪裡只是一般的悲哀。

為文:指作詩。六朝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

本:指體質。 豐:指強壯。

輒依:就按照。

資:憑藉,寄託。

相知:相互友好,互為知音。舊: 舊交,舊友。

傾蓋:蓋指車蓋,狀如傘。定前言:證明前面所說的「數面成親舊」、「相知何必舊」是對的。

客:指龐參軍。顧:光顧。

林園: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談諧:彼此談話投機。說(yuè):同「悅」,喜歡。

聖人篇:聖賢經典。

或:有時,間或。

閒:悠閒。

幽居士:隱居之人。

東西:指為求仕而東西奔走。緣:緣分。

物新:事物更新,詩中寓有晉宋易代之意。人惟舊:人以舊識為可貴,謂繼續保持我們的友誼。

弱毫:指毛筆。多所宣:多多寫信。宣,表達,指寫信。

形跡:形體,指人身。滯江山:為江山所滯。滯,不流通,謂阻隔。

體素:即素體,猶言「玉體」,對別人身體的美稱。

來會:將來相會。

創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淵明六十歲。據四言《答龐參軍》序,龐為衛軍參軍。按江州刺史王宏鎮潯陽,於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進號衛將軍,則龐當是王宏的參軍。龐在潯陽為官,與陶淵明遂成「鄰曲」,後龐參軍奉命出使江陵,有詩贈陶淵明以告別,陶淵明以此詩作答。[2]

賞析

在此詩正文中,詩人表達了對友人好意的感謝,並且表明自己不願意出仕的心愿。全詩十六句,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八句,追憶與龐參軍真摯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兩句,說明兩人不是舊交,而是新知。這從序文的「自爾鄰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引諺云:「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是說,如果人不相知,從初交至白頭,還會像剛認識一樣,沒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車在道上相遇,也會像老朋友那樣並車而談,以至兩車的車蓋相切、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憶舊遊。「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是總述。「賞我趣」當然是謙虛的說法,反過來說,也是陶淵明所處的林園環境的情趣,陶淵明獨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龐參軍在內的客人,因此使他們經常造訪,時時登門,終於成為「相知」。下面四句,從兩個方面來談「趣」,實際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兩人交遊的內容和感情的基礎。一是談聖之趣,「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說明談話內容的格調、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輩汲汲於名利的庸俗之談所能企及的。二是飲酒之趣,「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若能以酒助談,則興致更高,說明了交遇方式的高雅、閒適,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當然,這也是「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實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層,抒發依依惜別的情懷。正因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離,就無法扯斷聯絡感情的紐帶。詩人自己是立志歸隱之人,沒有俗務纏身,不會因公事鞅掌,東西奔走;而朋友卻要遠離自己而去,從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別後能常通音問,以釋遙念。「物新人惟舊」,語見《尚書》:「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間當以舊誼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懼相隔萬里,也終究無法改變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現實,不復能時時談笑宴飲。只能希望你在遠方自己保重身體,以後相會,還不知在何年何夕呢?這一層詩人抒發的感情十分細膩豐富:分手在即,不免感傷、悵惘;感傷之餘,又要囑咐常通音信,叮嚀保重身體,對分手後的「情通萬里」,來年的重新相會寄託了希望。顯得十分樸實、深沉。

這是一首送別詩,又是一首表達真摯友情的抒情詩,反映了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側面。同陶詩的其他篇什一樣,這首詩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讀者。按理說,送別詩完全可以寫得愁腸百結,纏綿緋惻,令人不忍卒讀,但這首詩卻以明白如話的詩句,舉重若輕,樸實無華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真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它的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正是這種「天然」、「真淳」造成的。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