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城隍庙
督城隍庙位于山东济南市东华街(原名督城隍庙街)。东临按察司街,西为泮宫街,北依学前街。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和隍原指城墙和护城壕,后城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来祭祀,俗称城隍爷。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庙,由于济南是巡抚、府、县三级治所在,故建有督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其中督城隍庙为最大。
中文名:济南督城隍庙
外文名:Ji'nan governor Town God's Temple
位 置:济南城内东华街路北
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
年 代: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开放时间:全天
目录
历史
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老城区东华街路北,现在北侧的大殿遗址已被拆除建房,只有山门、前殿和的倒塌戏台尚存,成为济南少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城隍庙,是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明天顺四年(1460年)扩大规模重新建造。崇祯十二年(1639年)毁于大火,次年重新修建。后来又经多次修建才有今天的规模。现存建筑多为明末至清代建造。直到民国初期,每年阴历5月11日这里都有很热闹的演出。原来有三进院落,占地3600平方米,依次是照壁、山门、二门、节孝祠、戏台、大殿、后殿和东西廊庑等。
自明代以来,济南因是巡抚、府、县三级治所地,故城中就有督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相对应,其中最大的就是督城隍庙。
位置
督城隍庙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老城区东华街路北,东临按察司街,西为泮宫街,北依学前街。山门上的门牌号为东华街5号。
建筑结构
张润武《图说济南老建筑》一书介绍说,督城隍庙主体建筑大殿坐北面南,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覆顶,花脊。平面也为凸字形,殿前抱厦为卷棚顶,现在大殿已荡然无存。
一座锈蚀严重的拱券石门是督城隍庙的山门,全部用大青砖和石块砌成,没有木梁。在山门的门楣正上方镶嵌着一块石匾,可以隐约看到“督城隍”3个字。在山门的墙壁上,挂有济南市人民政府1979年立的牌子,标明督城隍庙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山门,迎面是二门过庭,过庭上方绿色琉璃瓦中有黄色的琉璃瓦,呈菱形,有专家称这叫做“菱形包袱心”,是标准的明代装饰。二门北侧有一栋倒塌了一半的建筑,就是戏台,在《图说济南老建筑》中曾介绍,戏台为凸字型平面,南面是硬山双坡屋面,北为卷棚歇山顶的戏台。此戏台是济南旧城八大戏台中最精美的一座,直到民国初期,仍有热闹的演出活动。
现状
2011年2月,曾有人大代表提议,因督城隍庙内大殿倒塌,环境杂乱无序,无人管理。同时院内住有8户居民,在烧煤取暖、物品杂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群众对此多有反映,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对督城隍庙拨款修缮,并加强管理。在戏楼旁边,有三四间瓦房,这里的租客把日常工作用的车辆、杂物堆放在戏楼下,木材、废旧塑料等杂物已将戏楼包围。
城隍庙附近居民称,老戏台年久失修,时常有瓦片掉落。刮大风时,又有不少瓦片掉落,险些伤到从戏楼旁经过的居民。有市民曾建议,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尽快恢复督城隍庙的原貌,重修戏台,让它成为山东地方戏的重要演出场所。这样不仅老建筑可以得到保护,济南还能多一处体现民俗特色的景点。
自2019年起,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对济南督城隍庙的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