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瞌睡草為毛茛科毛茛屬植物毛茛,毛茛有退黃、定喘、截瘧、鎮痛、消翳的功效,

別名:野芹菜毛堇自灸鶴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腳跡跡草火筒青辣子草辣辣草老虎鬚千里光老鼠腳底板爛肺草三腳虎水芹菜撲地棕翳子藥一包針

在我國各省區都有大量的分布。毛茛本身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在平時的使用上需要我們注意。

尤其在用藥上,毛茛是不適合內服的,僅能根據不同的病症選擇適合的用量進行使用。[1]

目錄

形態特徵

毛茛多年生草本。鬚根多數簇生。莖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開展或貼伏的柔毛。

基生葉多數;葉片圓心形或五角形,長及寬為3-10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達基部,

中裂片倒卵狀楔形或寬卵圓形或菱形,3淺裂,邊緣有粗齒或缺刻,側裂片不等地2裂,兩面貼生柔毛,

下面或幼時的毛較密;葉柄長達15厘米,生開展柔毛。下部葉與基生葉相似,漸向上葉柄變短,葉片較小,

3深裂,裂片披針形,有尖齒牙或再分裂;最上部葉線形,全緣,無柄。聚傘花序有多數花,

疏散;花直徑1.5-2.2厘米;花梗長達8厘米,貼生柔毛;萼片橢圓形,長4-6毫米,

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狀圓形,長6-11毫米,寬4-8毫米,基部有長約0.5毫米的爪,

蜜槽鱗片長1-2毫米;花葯長約1.5毫米,雄蕊多於10枚,心皮離生;花托短小,無毛。

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瘦果扁平,長2-2.5毫米,上部最寬處與長近相等,

約為厚的5倍以上,邊緣有寬約0.2毫米的棱,

無毛,喙短直或外彎,長約0.5毫米。花果期4月至9月。[2]

生長習性

毛茛喜溫暖濕潤氣候,日溫在25℃生長最好。

喜生于田野、濕地、河岸、溝邊及陰濕的草叢中。

生長期間需要適當的光照,忌土壤乾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3]

功效與作用

毛茛的功效:   性味:辛、微苦,溫。有毒。功效:退黃;定喘;截瘧;鎮痛;消翳 

主治:治瘧疾,黃疸,偏頭痛,胃痛,風濕關節痛,鶴膝風,癰腫,惡瘡,疥癬,牙痛,火眼。     毛茛的作用: 

毛茛辛、微苦,溫。有毒能利濕,消腫,止痛,退翳,截瘧,殺蟲。

用於胃痛,黃疸,瘧疾,淋巴結結核,翼狀胬肉、角膜雲翳,滅蛆、殺孑孓。
 

毛茛治黃疸:鮮毛茛搗爛,團成丸(如黃豆大),縛臂上,夜即起泡,用針刺破,放出黃水。(《藥材資料匯編》) 

毛茛治火眼、紅眼睛:毛茛一至二棵。取根加食鹽十餘粒,搗爛敷於手上內關穴。

敷時先墊一銅錢,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後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則去掉。

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紗布覆蓋。(《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毛茛治偏頭痛:毛茛鮮根,和食鹽少許杵爛,敷於患側太陽穴。

敷法:將銅錢一個(或用厚紙剪成錢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後將藥放在錢孔上,

外以布條扎護,約敷一小時左右,候起泡,即須取去,不可久敷,以免發生大水泡。(《江西民間草藥》) 

毛茛治牙痛;按照外治偏頭痛的方法,敷於經渠穴,右邊牙痛敷左手,左邊牙痛敷右手。

又可以毛茛少許,含牙痛處。(《江西民間草藥》) 

毛茛治鶴膝風:鮮毛茛根杵爛,如黃豆大一團,敷於膝眼(膝蓋下兩邊有窩陷處),

待發生水泡,以消毒針刺破,放出黃水,再以清潔紗布覆之。 (《江西民間草藥》)

毛茛治眼生翳膜:毛茛鮮根揉碎,紗布包裹,塞鼻孔內,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江西民間草藥》) 

毛茛用藥禁忌:   毛茛有毒,一般不作內服。皮膚有破損及過敏者禁用毛茛,孕婦慎用毛茛。

毛莨含有強烈揮發性刺激成分,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症及水泡,

內服可引起劇烈胃腸炎和中毒症狀,但很少引起死亡,

因毛茛辛辣味十分強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4]

繁殖

毛茛種子繁殖:7-10月果實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

9月上旬進行育苗,播後覆蓋少許草皮灰及薄層稻草,澆透床土,一般1-2星期後出苗,揭去稻草。

待苗高6-8cm時,進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