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知音文化

知音文化是武漢特有的資源,起源於伯牙子期的傳說。鍾子期墓是整個知音傳說歷史文化傳承的唯一文物載體,坐落在蔡甸區蔡甸街馬鞍山南鳳凰嘴上,2008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蔡甸區是知音故里,千年的知音傳說是這座隋朝建置城市的文化之根,2007年「伯牙與子期的傳說」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知音文化

發源地區:武漢

榮譽:2008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外文名:Zhiyin culture

起源:伯牙子期的傳說

文物載體:鍾子期墓

歷史

在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在古漢陽地區發生了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識知音」的傳奇故事。在先秦的元典上,如《呂氏春秋》、《荀子》、《韓非子》、《列子》等均敘及了此事。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也有所涉及。知音文化可以說是武漢地區的元典文化。而民間,特別是在漢陽地區,知音故事則世代傳頌,知音遺蹟也多有分布。

歷史上漢陽地區伯牙、鍾子期和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充盈人間的真情。這種情是建立在善解人意、貴相知者的基礎上。知音一詞,最早見於《禮記·樂記》「審音以知樂」、「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而賦予知音以深刻文化意蘊的則是發生在漢陽地區的高山流水故事。

影響

知音文化的影響也走出了武漢,走出了國境。1967年,國際天文學會宣布,水星上有15個環形山,陸續以各國古代文學家、藝術家命名。中國知音故事的主人翁大音樂家伯牙不僅在其中,而且位居榜首。

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琴曲《流水》,與世界其他地區27首著名樂曲錄入金唱片中,由美國探索者一號飛行器帶入太空,在宇宙中長期播放。法國波爾多市和日本大分市還建起了知音亭,隨着武漢城市文化外向度的擴大,知音文化在市內外、國內外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申報

2000年以來,蔡甸區為打造「知音文化之鄉」這個文化品牌,並成立知音文化研究會,組織本地專家學者開展知音文化資料收集整理;[1]在漢陽一中建立「知音文化傳承基地」,興建知音傳說組雕;舉辦知音文化藝術節,鍾子期祭祀活動;出版《知音九章》等書籍,錄製知音文化音樂專題片和電視專題片,護理和整修鍾子期墓等一系列工作。

2010年11月,據《長江日報》報道:蔡甸將申報「中國知音文化之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