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榴灣,如果讓我回憶無傷(帕男)

石榴灣,如果讓我回憶無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石榴灣,如果讓我回憶無傷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石榴灣,如果讓我回憶無傷

今從湖南返回雲南的家就聽一曲《風景舊曾諳》,這是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的主題曲。

平時我並沒有那閒心去看一部完整的電視連續劇,只是偶爾吃過飯,看過新聞聯播,便陪妻子小坐。她向來都有看電視劇的習慣,當然不會錯過了《孤芳不自賞》,我便聽到了此曲。

還因為昨晚從永州到昆明,航班晚點,到凌晨3點才在馬街找到一家雞毛小店,出錢不說,穿過了半個昆明城卻睡不到一張床,險些露宿街頭。今早天不亮就起床擠上了回楚雄的班車,到家就只剩下「困」了。妻子看她的連續劇,我在沙發上打我的盹,有一句無一句聽到電視機里唱:

......

仿佛一夜帶露的光映射成牆

如果回憶無傷

就握緊我等風吹來

再多一年再多一眼故事別擱淺

太多情節在你夢的那邊

就這樣一生流浪一生徜徉

某年某月你心之所往

會處處留香

是我們的愛

城內的光城外的疆風景怎樣

情深久如初漾

又是一朝新的春光

輕輕地輕輕地痴痴的還愛着

夢見了未盛開的

儘管瞌睡,此曲還是觸動了我,當然會聯繫到回湖南過年這些天,也當然會聯繫白居易的《憶江南》。

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錯綜複雜起來。

就說《憶江南》,不是因為寥寥幾個字的原因,才讓我記得深刻,也不是因為字字珠璣,朗朗可讀,而是江南的好,一個「好」反而像針刺,誰都知道「憶」是遊子的殤。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你說能不憶麼?除非你已失憶。那諳熟的一草一木,那紅如火江邊野花,那綠得發藍的江水,那煙雨中人與竹樹隱隱綽綽的疏影,「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當然也包括了在永州之野的石榴灣。

石榴灣是我出生的村子,是滋養了我從出生到少年的衣胞之地。

今年這個春節,妹妹、弟弟都在廣州過年,孩子的女朋友也因故不能前往,一家仨匆匆定好到桂林的機票。

回家有三個落地城市,一個廣州、一個桂林、一個永州,按道理湖南人回家必經長沙,其實不然。石榴灣在廣州、桂林、永州的三角中心,在哪個城市落地都要經過兩三個小時。

這次桂林,是突然改變了去廣州的計劃,直接回了家。

現在的路都好走,到哪裡基本都走高速,但從桂林到我家,駕駛員選擇了一條我從未走過的線路,出桂林經陽朔、恭城、江永到沱江,再往廣西方向行17里就是石榴灣,一路風景迤邐,彷如行走在千里畫廊之中。

石榴灣,對於我兄弟姊妹幾個都是一道疤,一到節假日都不會有誰敢輕易觸碰,否則會疼到每個人的骨子裡。當得知弟弟妹妹都回不了家過年,心底里陡然升起一股寒意。儘管自己回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陪母親絮叨幾天,但還是覺得遺憾。於是弟弟妹妹都囑咐我回家一定多照幾張照片,發在朋友圈裡一起分享。我答應了,我的任務,除了陪好母親,還有做弟弟妹妹的攝影師。

其實,沒有弟弟妹妹的囑咐我也會照很多照片,因為有太多的惦念和不舍,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融入我太多的情感,況且有血緣地緣之親。

這些年,石榴灣變化太大了,在國道邊蓋房的人家,享受了和城裡不相上下的待遇,三四米寬的鑲嵌地板、綠化樹、光伏路燈,通家門口的六米寬混凝土道,家家樓房,窗明几淨,寬帶電話一應俱全,這就是石榴灣人的幸福小康,當然也少不了我家。

但留得住鄉愁的還是過往,尤其少年的那些玩場。

就說起現在起的新屋,屋後就是曾經的中學,取名「紅旗中學」,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時代的特徵,是歷史的烙印。讀書時,就在門前的公路上學騎單車,摔破頭臉,形同罔顧,爬起來繼續騎車。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誰擁有一輛自行車和現在擁有一輛凱迪拉克的榮光差不多,能摸一把單車,和摸一把凱迪拉克的心情何異?起這屋還全靠我的手氣,只要和我娘說起這屋,她就說起,我家所在的老村大隊第一生產隊,在分自留山時,我抓了最背時的一鬮,我們叫的黃泥骨,不長草,稀稀疏疏有幾顆松樹,也只見年年如此,高不過人頭,做柴燒都嫌七拱八蹺。抓完鬮就有隔壁的三叔逗我,說我回家肯定要受父母的責怪。大致記得,得知這一結果,父親並沒有吭氣,老娘反而安慰我,是自己的手氣,抓到哪裡算哪裡。還是那句老話,禍兮福矣,轉眼20年過去,這片地成了一村人羨慕的「財富」之地,有錢都買不着了。於是,我家兄弟姊妹湊了些錢起了這屋。有了這屋,那些樹大小已經不重要了,現在少燒柴,都用上了煤氣。換一個視角那些樹反倒成了「風景樹」,由於經年不長,且老乾遒曲剛勁,是人工都難培養出來的風格。

今次沿我上學的田埂路走了又走,回味那些年的過往,吳木東比我有更清晰的記憶。在這條寬不足尺的泥巴路上,摔過。跌倒了就不可能抖抖灰塵那麼簡單,往往一身泥漿。夏天還好,若是冬天,非得冷你半死,還不敢叫難受。好在那是的勞動課絕大部分是各自回家打柴交到學校,學校拿這些柴在每個教室的背後隆兩堆火給學生們禦寒取暖。衣褲濕了的就站在火堆邊一點點被烤乾。

到雞公石,這是我每回家都要來看看的景致。村里人叫它雞公石,取形,確實逼真。我卻另有看法,在我寫《天賜之石》的時候就試圖改為「中國版圖石」,因為酷似,在全國獨一無二。這個石頭,一直在我心裡有無數的難解之謎,一是這重達千噸重的石頭從何而來?二是為何不偏不倚落在鄰水岸邊?三是那么小的支撐點卻是紋絲不動?四是再大的洪水都沒有動搖過它.....神州之大,奇石無數,能與之媲美者寥寥,這就是我取名為「天賜之石」的底氣。唯有天的締造之物,才有這般出神入化的格局。

聽家裡人講,有人要將雞公石起吊走,拿到城裡去的裝飾,我倒是先忠告在此,萬萬使不得,否則就違背了天意,定會遭天譴的。

由於下游潰壩,蝦子石全裸露在上面了,沒有以前半隱半現時寫意那麼引人想象。那時,村尾有一條石頭壩,村裡的柴山在河的那邊,石灰窯也在那邊,這座壩的用途就是挑柴挑石灰渡河用的。早些年,水文站為了需要,出水泥將壩改成了水泥壩,但不出幾年壩就垮了。水下泄得快,也就有了現在完全裸露的蝦子石。

泡石,露出水面的石頭也。也是因為潰壩的原因,水水位下降,淹沒在水中的石頭就冒出了頭來,這是石頭就像文人在絹布上潑墨,在原本只有詩情中這段河流增添了無窮的畫意。

流經石榴灣的這段河流是整個瀟水景致的代表,素有「瀟水河春景,拂岸曉風痴」的美譽。這段河上,有橋,便有了「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的意境;有舟,便有了「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意趣;有洲子便有了「山對面藍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的意味......

大片的河灘是我小時候的數倍,也均因為水位的下降,從上游而來的鵝卵石密密麻麻,或渾圓,或橢圓,或奇形怪狀,大多如此,都是水的傑作。可惜我沒時間挑揀,就這樣錯過了。但還是有不少回鄉孩子在沙灘上玩耍,打水漂,挖沙凼,放炮仗。

水壩,水車,浮橋,兒時最動人的那幀景致少了,卻留有回憶。打從小記事開始,水壩就是石榴灣人最大的玩場。酷暑難當,大人都喜歡帶着孩子到石頭壩下游泳、祛暑、摸魚一舉三得。吱吱嘎嘎的水車在岸邊不停地吟唱着,知了也在樹梢附和着,像夏的重奏。

浮橋,是由多艘木船用纜繩串聯一起鋪上木板形成的路橋。我上中學時每天必經,對浮橋的感情自然很深。守橋的龍武伯伯和我父親年紀相仿,一個輩分的族裡人,他的兒子榮財我們是同學,故有很多交集,渴了就在他家喝上一簞水,或再歇幾分鐘,然後渡河回家。有時也貪玩,就在浮橋上躥上躥下,把浮橋搖得左右搖擺,嚇得膽怯的路人生怕,到大罵。龍武伯伯見了會呵斥,罵你個「豆子鬼」,這時夥伴們才悻悻而歸。

浮橋到村子不過兩三里路,但土地肥沃,物產甚豐,常年四季都有產出,紅薯、西瓜、花生、甘蔗等等。那些年家不殷實,孩子們不可能有零嘴,玩到天黑回家的原因就是想打這片地上的主意。那年頭,沒少做過偷雞摸狗的事情。只是說在自家村子裡,能進嘴的東西,「算竊不算偷」,被大人逮着了,最多訓斥一頓了事。

大河氣勢洶洶,小河涓涓優雅。隨便拍就能拍出一幅畫。

故大年初三,惹來了作家陳茂智、金錦雲等,一個寫小說的,一個寫詩歌的。一定要我陪他們看風景。

一大早兄弟起十里外的白芒營集市買來豬肚、豬腸,侄兒子也到幾里外的大路鋪買來雞翅、羊肉等食材,兄弟媳婦殺雞殺鴨,母親到地里采來芹菜、蒜苗、白菜苔,還請來姐夫掌勺,外甥外甥女打下手,我則充當全盤指揮。熱火朝天,一大桌菜上來,還未開筷,我就有七八分醉了,但還是去了看景。

看景過程的事情全然斷片,只記得茂智提議,各自好好寫篇文章。

自我感覺,石榴灣是對得起作家和詩人的,也能惹到激情四溢,抑制不住。不寫出艾青體《大堰河,我的保姆》,也要寫出雷平陽體的《親人》,我仿《親人》戲作——

我只愛我寄宿的雲南,因為其他省

我都不愛;我只愛湖南的永州市

因為其他市我都不愛,我只愛永州市的江華縣

因為其他縣我都不愛,我只愛江華縣的大路鋪鎮

因為其他鎮我都不愛,我只愛大路鋪鎮的石榴灣

因為其他村我都不愛

......

我的愛狹隘,偏執,像針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繼續下去

我會只愛我的親人——這逐漸縮小的過程

耗盡了我的青春和悲憫

我願意試着以雷平陽的方式表達我對石榴灣的「我的愛狹隘,偏執」。

一個叫楊麗娜高中女孩有這樣的感慨,她說:江南的雨,江南的柳絮,江南的暗香涌動;江南的淡泊,江南的純潔,江南的寧靜致遠。這華麗的人世面孔,有誰,又忍淹留?

回到雲南仿若一夢,醒來時,那男女還在吟唱《風景舊曾諳》——

仿佛一夜帶露的光映射成牆

如果回憶無傷

就握緊我等風吹來

再多一年再多一眼故事別擱淺

太多情節在你夢的那邊

就這樣一生流浪一生徜徉

某年某月你心之所往

會處處留香

是我們的愛

城內的光城外的疆風景怎樣

情深久如初漾

又是一朝新的春光

輕輕地輕輕地痴痴的還愛着

夢見了未盛開[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