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石榴皮,中藥名。為石榴科石榴屬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果皮。具有澀腸止瀉,殺蟲,收斂止血的功效。主治久瀉,久痢,蟲積腹痛,崩漏,便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石榴皮
漢語拼音:Shí Liu Pí
別名:石榴殼、安石榴酸實殼、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歸經:味酸、澀,性溫;歸大腸經
功能:澀腸止瀉,殺蟲,收斂止血
主治:久瀉,久痢,蟲積腹痛,崩漏,便血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石榴皮
拼音名:Shí Liu Pí
別名: 石榴殼、安石榴酸實殼、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英文名: Pomegranate Rin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unica granatum L.
出處
出自
- 1.《雷公炮炙論》。
- 2.《本草圖經》:安石榴,舊不注所出州土,或雲本生西域。陸璣與弟雲書雲,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是也。今處處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叢,種極易息,折其條盤土中便生。花有黃、赤二色,實亦有甘、酢二種,甘者可食,酢者入藥。又有一種山石榴,形頗相類而絕小,不作房,生青、齊間,甚多,不入藥,但蜜漬以當果,或寄京下,甚美。
- 3.《本草衍義》:安石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採收和儲藏
秋季果實厚熟,頂端開裂時採摘,除去種子及隔瓤,切瓣曬乾,或微火烘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或栽培於庭園等處。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通常3-5m,稀達10m。枝頂常成尖銳尖長刺,幼枝有稜角,無毛,老枝近圓柱形。葉對生或簇生;葉柄短;葉片長圓圓狀披針形,紙質,長2-9cm,寬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全緣,上面光亮;側脈稍細密。花1-5朵生枝頂;花梗長2-3mm;花徑約3cm;萼筒鍾狀,長2-3cm,通常紅色或淡黃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狀三角形,外面近頂端有一黃綠以腺體,邊緣有小乳突;花瓣6,紅色、黃色或白色,與萼片互生,倒卵形,長1.5-3cm,寬1-2cm,先端圓鈍;雄蕊多數,着生於萼管中部,花葯球形,花絲細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直徑5-12cm,通常淡黃褐色、淡黃綠色或帶紅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種子多數,鈍角形,紅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向陽的環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澇和蔭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夾沙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扦插、壓條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進行,選取直徑1cm左右的粗的、健壯的枝條,剪成6-7節長的插條。然後在1.3m寬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開橫溝,深約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約1/4,蓋土壓緊,培育1-2年,在冬季落葉後至早春發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壓條繁殖:4月芽萌動前壓條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壓條的,當年可生根,次春同時分割和移植。分株繁殖:在冬季至早春發芽前,把樹腳萌發的小苗連根挖起栽腫。
田間管理
扦插萌芽後,要注意培養主幹,只留1-2芽生長,其餘除去。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進行,可施人畜糞水。移栽後,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進行;追肥2次,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糞水、廄肥等,在樹財開溝施用。冬季要修剪1次,使樹冠枝條稀疏均勻。分株繁殖的管理,與育苗移栽相同。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介殼蟲,用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噴霧,每隔10日1次,連噴3-4次。
性狀
性狀鑑別
果皮半圓形或不規則塊片,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黃棕色、暗紅色或棕紅色,稍具光澤,粗糙,有棕色小點,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或粗短果柄。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種子脫落後的凹窩,呈網狀隆起。質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氣微,味苦澀。 以皮厚、棕紅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 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表皮細胞,排列較緊密,外被角質層。中果皮較厚,薄壁細胞內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或方晶;石細胞單個散在,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少數分枝狀,壁較厚,胞腔大具紋孔;維管束散在。內果皮薄壁細胞較小,亦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或方晶;石細胞較小。
- 粉末特徵:黃綠色。①石細胞無色、淡黃色或黃棕色。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圓鈍或膨大,有的邊緣呈波狀,直徑25-121μm,長至μm,長至238μm,壁厚5-46μm,層紋明顯,孔溝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②草酸鈣簇晶直徑3-27μm,稜角較寬;方晶直徑3-15μm。③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言形,外壁稍厚,角質層厚10-17μm;表面觀呈圓多角形,角質層表面呈顆粒性。④導管主要為螺紋導管,直徑約4μm;另有網紋導管,直徑至25μm。⑤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7μm;復粒由2-3分粒組成。⑥棕色塊形狀不規則。
毒性
生物鹼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較原生藥的毒性強25倍,動物中毒後多死於呼吸抑制;對骨骼肌有藜蘆鹼,或箭毒樣作用。
化學成分
果皮含鞣質(tannin)10.4%,蠟(wax)0.8%,樹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質(mucilage)0.6%,沒食子酸(galic acid)4.0%,蘋果酸(amlic acid)、果膠(pectin)和草酸鈣(calcium oxalate)4.0%,樹膠(gum)3.2%,菊糖(inulin)1.0%,非結晶糖2.7%[1]。從鞣質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2],石榴皮鞣質(punicalin),2,3-O-連二沒食子酰石榴皮鞣質(punicalagin)[3]。果皮還含反油酸(elaidic aicd)[4],異槲皮甙(isoquercetrin)[5],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紋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6]。又從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沒食子酸(tetrameric gallic acid),有抑制碳酸脫氫酶的活性[7]。
果皮、莖皮、樹皮均含生物鹼,已分離出:石榴皮鹼(pel-letierine,punicine),異石榴皮鹼(isopelletierine),偽石榴皮鹼(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異石榴皮鹼(N-methy lisopelletie-rine)[8,9]等。又從樹皮所含鞣質中分離出:石榴皮鞣質,2,3-O-連二沒食子酰石榴皮鞣質,2-O-沒食子酰-4,6-(s,s)並沒食子酸連二沒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羥基聯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長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黃鞣質(cacortein),木麻黃鞣寧(casuarinin_[11]。
藥理作用
- 1.驅蟲:石榴皮鹼對絛蟲有很強的殺滅力,能作用於蟲的肌肉,使其陷入持續收縮。鹽酸石榴鹼1:10000濃度,於5-10分鐘後即殺死絛蟲。臨床證明生物鹼與鞣酸結合者驅蟲效果較好,這是因為鞣質能使生物鹼變成難溶而難吸收的化合物,從而可以充分地對腸寄生蟲子發揮作用。
- 2.抗菌: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2560對白喉桿菌,1:128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桿菌以及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對霍亂弧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結核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 3.抗真菌: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4對堇色毛癬菌、紅色表皮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癬真菌等10種皮癬真菌有抑制作用。
- 4.抗病毒:試驗證明,石榴皮煎劑稀釋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3株)的作用。參見"石榴根"條。
炮製
- 1.揀去雜質,去淨殘留的內瓤及子,洗淨,切塊,曬。
- 2.《雷公炮炙論》:凡使石榴皮、葉、根,勿令犯鐵。若使石榴殼,不計乾濕,先用漿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滴,立即顯墨綠色。(鞣質反應)
歸經
歸大腸經
性味
味酸;澀;性溫;小毒
注意
《本草從新》:能戀膈成痰,痢積未盡者,服之太早,反為害也。
功能主治
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痢疾;腸風下血;崩漏;帶下;害蟲。主鼻衄;中耳炎;創傷出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牙痛;吐血;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複方
黃連湯《備急千金要方》:痢疾;石榴皮散《太平聖惠方》:諸蟲心痛。
各家論述
- 1.《別錄》:療下痢,止漏精。
- 2.《藥性論》:治筋骨風,腰腳不遂,步行攣急疼痛。主澀腸,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淚下,治漏精。
- 3.《本草拾遺》:主蛔蟲。煎服。
-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瀉,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膿血,大腸下血。同馬兜鈴煎治小兒疳蟲。並洗膀胱。
- 5.《本草蒙筌》:理蟲牙。
- 6.《綱目》: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
- 7.《生草藥性備要》:治瘤子瘡,洗疝痛。
- 8.《本草求原》:洗zi疥癩。
- 9.《科學的民間藥草》:驅除鈎、絛蟲。[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