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
名称由来
在清代以前,石牌地区原为台湾原住民凯达格兰族的居住范围,在雍正、乾隆年间,汉人陆续来此地开垦,因双方时常发生争端,于清乾隆十至十三年间(西元1745年—1748年),淡水厅同知曾曰瑛为避免争端并确定双方界限,立多处石碑于交界处,其中一处石碑即为现石牌地名的由来,该碑文的内容为“奉宪分府曾批断东势田南势园归番管业界”,原址据考证应位于现北投区永和里,于1935年移至石牌派出所围墙内,因派出所改建于西元1999年移至台北捷运淡水线石牌站站前广场,据称此位置较靠近原址。
地理
历史
史前时期
依典籍及人文地理生物研究,石牌地区为台北盆地东北边坡上凯达格兰的传统生存区域。
社群时期
石牌地区为台北盆地东北边坡上凯达格兰的传统生存区域。 依西班牙,葡萄牙,清国,日本文献,对照太平洋海岛民族之研究,凯达格兰人为传统世居北台湾之民族,有自己的文明系统,繁荣兴盛与 败落毁坏之循环不知凡几,外族异国之入侵交流亦不知起讫为何。
清治时期
随著1697郁永河所记录的地震下陷大湖区的逐渐淤积,这些陷落水底的文明与田产,凯达格兰人民尚未重新垦伐之处,被当作无主之地, 引来了清国漳州移民的入垦。于是纠纷日盛。沿著水边,漳州移民与凯达格兰人逐渐由冲突与合作中形成起了汉化的凯达格兰庄头如板 桥港阿嘴(今江子翠),鹭洲(今芦洲)社子岛,芝兰城堡(一说为凯达格兰人引用西洋词汇 Chinatown 回翻译成漳洲语)(原芝山岩下老士林),石牌庄,唭里岸社等等。于是乃有清乾隆十至十三年间(西元1745年—1748年) ,淡水厅同知曾曰瑛为避免争端并确定双方界限,设立汉番界碑。
继之,泉州人亦想入垦北台湾,乃有漳泉械斗日后之事。甚至于西元1859年造成芝兰城堡老士林被全城火焚毁灭,今之旧士林,新士林,则又是随著 水退重垦而兴盛的区域。如今隔著承德路的大片洲区域,原属[[板桥][[]林本]]家系的被放领地,也逐渐开发而远离农作的田野型态。
漳泉械斗的遗绪,也是石牌士林内湖等漳州区域,向来不通于新庄艋舺等泉州势力范围的基本原因。 一个台北,漳泉史观不同,何况本省外省,乃至凯达格兰的原民史观之巨大差异。
日治时期
1901年淡水线铁路通车,1915年设立唭里岸站(1955年3月1日改名为石牌车站)。 1920年行政区划调整,当地属台北州北投庄石碑大字。
特色
自强市场 石牌自强市场座落于捷运明德站跟捷运石牌站之间的自强街三角广场。 地理上,此处便是原自强街顶端北淡火车石牌站前的传统商业市集。也可说是相当于 把火车石牌站拆了后,向左右挪移成捷运明德站与捷运石牌站。但是人口消费习惯却仍维持著, 所以自强市场仍然是扮演传统菜市场的中心角色。 内行的石牌地区观光,是必然要利用早晨来此一游,把自强街走一趟,看遍老庙\石牌派出所\石牌公车站\自强市场\旧火车站遗址。
耶诞巷 在台北市北投区石牌路一段71巷15弄一带,每到耶诞季节,家家户户就会挂起五彩的耶诞灯饰与摆出别出心裁的园艺盆栽,将整条巷子妆点的绚烂非凡,“耶诞巷”的名号不迳而走。同时配合每年一个主要的木制作品展示及活动表演,吸引许多民众与游客慕名而来。 商城 商城商圈范围大致上为石牌路二段与裕民六路之间。商圈内的商家聚集系因为石牌综合市场而兴起,石牌综合市场建于民国60年间,由前阳明山管理局核准奖励投资中国房屋兴建之私有市场;石牌综合市场当地人惯称“商城”,商城内有戏院、电动玩具间等商家,而商城外头周遭则有许多美食小吃,十分热闹;但在2006年,综合市场因地主换了新东家,而爆发百名摊贩与旧地主中国房屋抗争的场面,新地主将原市场之土地改建成停车场。虽然市场消失了,原市场周边还是石牌人重要的生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