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狮市第二中学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石狮市第二中学地处闽南著名侨乡石狮市锦尚镇中部,北依太乙秀山,东眺台湾海峡,西望宝盖姑嫂塔,校园内楼宇新美,假山别致、天桥贯通、茸草吐翠、绿树含黛、花香缕缕,犹如东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蓝天白云下抒写着家乡侨胞校友兴学育人、造福桑梓的动人诗篇。学校创建于1958年,由晋江六中先后更名为晋江廿一中、晋江一中、晋江二中、祥芝中学、晋江二中、锦光中学,于1992年春定为现名。学校虽几经易名,然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校誉日隆,名满石狮侨乡。

目录

学校发展

1958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委派张柏枢校长主持建校工作,经热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邱于辉、邱允涵、邱季宽、邱允年诸先生及李乌美女士的共同努力,立项核准决定建立一所初级中学。校址择定在著名侨乡厝上村,命名为“晋江县第六中学”。是年秋,招收初一年新生200名,编为四个教学班,暂借琼山小学原小礼堂及民房作为教室、办公室,全校仅有教职员工10名。同年底,政府拨款筹建简陋教室四间、厨房一间,时值“大跃进”年头,师生们鼓足干劲,投入艰巨的建校劳动及紧张的教学工作中,终于获得教学劳动双丰收。六一至六五届全县中考成绩连续五年抢元夺魁,办学效益受到上级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声誉风靡遐迩。 1963年举办了建校五周年校庆。侨胞邱季跳、邱奕墀先生遥致申贺,捐建教师宿舍平屋两座。此时学校已有教室20间,学生宿舍7间,校园面积达14534平方米。至1966年,教职员工达47人,学生500余人。“文革”初期学校一度停课,设备被洗劫一空。1970年得以复课,同年至1972年曾在伍堡、东埔、祥芝三村设立分校。

1971年至1981年间还办过高中。“文革”结束后,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我校每年都有学子考入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技大学生“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彭小维就是其中之一。地县举办的各科竞赛也都获得可喜的成绩。

1985年荣获晋江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第一名。 1988年在30周年校庆前后相继成立石狮二中校友总会,晋江县校友会、石狮市校友会、菲律宾校友会、香港校友会,各届也纷纷成立校友联谊会。广大校友和爱乡的侨亲们大力弘扬热爱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纷纷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慷慨解囊、出钱出力。庆典之际,旅菲华侨邱季跳、邱允恺先生捐资30万元兴建的首幢综合大楼奠基,邱季跳先生还于1998—2001年捐赠奖教金每年一万元。

1990年,旅港同胞邱季端、邱季华、邱季生捐资23万元兴建了四层教师套房一幢。1994年,在侨亲邱于荣先生的努力下,旅菲侨亲邱季跳、邱允恺二老又捐资57万元建了四层教学楼一幢。1995年,邱允坚、邱允焕昆仲为纪念其先父邱季跳生前热爱家乡、热心桑梓教育事业之美德,捐建了“邱季跳纪念楼”。

1996年,旅港校友邱季端捐资18万元、许明棋捐资9万元,旅菲校友会捐资12万元,菲港校友共捐资近150万元兴建了主楼五层的校友楼。1997年,旅菲侨亲邱允恺捐资36万元、旅菲锦尚同乡会和国内外校友共捐资近200万元兴建科学大楼。同年,旅菲侨亲邱文郊、邱文明昆仲捐资28万元兴建一座“邱奕从立人堂”梯形教室

1999年旅菲校友邱于生、邱荣华、邱仲南和邱仁文共捐资34万元建教师宿舍楼;2004年,海内外校友们又捐资35万元助建校教学楼(危房改造);1991年以来,捐资5万元以上的还有:旅菲侨胞邱季狮、邱季愿、邱允坚、邱允焕和吴美绵伉俪、林养抱、邱家辉、蔡沧江和王秋菊伉俪;旅港同胞陈健全、邱天生;国内校友邱小影、蔡建国、姚志远、邱宗满等。还有众多的侨亲、校友及校友联谊会也踊跃捐资,增添学校的设备和设施……正是在广大侨亲和校友的热心捐助下,学校才得以蓬勃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初中校和培养人才的理想基地。建市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依法施教,积极倡导敬业和奉献精神。

学校积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全校师生遵循“坦诚、勤奋、刚毅、开拓”的校训[1],努力建设“严教、诲人不倦;善育,为人师表”的教风[2]和“勤学、奋发向上;立志、为国成才”的学风。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学效果取得长足的进步。学校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1052人,有教职工83人,专业技术人员75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