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蓴UlvalactucaL.屬於綠藻門,石蓴目,石蓴科,石蓴屬。亦稱海白菜、海青菜、海萵苣、綠菜、青苔菜、綸布,屬常見海藻。片狀,近似卵形的葉片體由兩層細胞構成,高10—40厘米,鮮綠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於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間帶,生長在海灣內中、低潮帶的岩石上,東海、南海分布多、黃海、渤海稀少。

  • 中文學名: 石蓴
  • 別 稱: 海菜、石菜、海萵苣
  • 二名法: Ulva lactuca L
  • 界: 植物界
  • 門: 綠藻門 Chlorophyta
  • 綱: 石蓴綱 Ulvophyceae
  • 目: 石蓴目 Ulvales
  • 科: 石蓴科 Ulvaceae
  • 屬: 石蓴屬 Ulva
  • 種: 石蓴
  • 分布區域: 東海、南海分布多、黃海、渤海稀少。
  • 水質要求: 中
  • 餵養難易度: 5粒星為最難
  • 常見水域: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紅海

目錄

石蓴提取物

石蓴提取出來的石蓴聚糖類似透明質酸,在透明質酸的結構中含有D-葡糖醛酸,而石蓴聚糖的結構中也含有D-葡糖醛酸。

石蓴聚糖起到了與透明質酸類似的作用,為角質 層提供保濕功效,並調節角質層的特性。石蓴聚糖可以 鎖住水份,促進營養物質的運輸。水份在維持肌膚的彈 性和乾燥脫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硫酸軟骨素含有D-葡酸醛酸,類似石蓴聚糖,軟骨素具有保濕、治癒、舒緩肌膚 並加強細胞外基質的作用。

植物介紹

石蓴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1.5 克,蛋白質3.6 克,粗纖維6.69 克,還含有維生素、有機酸、礦物質、麥角固醇等成分。

石蓴性味甘咸寒,具有軟堅散結、利水解毒等功效。

1.石蓴,又名:菜石蓴。 藻體黃綠色,長10~30厘米,可達40厘米。體近似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或呈廣寬的葉片狀。體厚在45微米上下。生長在海灣內,中潮帶及低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

2.石蓴也叫玉藻。

它的葉片與玉石相似,在陽光下晶瑩剔透。

釋名信息

石蓴出自海邊,附石而生。莖長兩三寸,顏色青而滑,又很光瑩。莖間有椏,椏中生花。石蓴的形狀像豆,葉子比銅錢大,像慈姑葉。

植物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石蓴功效

· 促進聚糖合成

· 透明質酸合成促進劑提升保濕度 – 改善皮膚彈性

· 羥脯氨酸——促進大量的蛋白多糖

· 改善皮膚光澤度

· 減緩皮膚衰老 - 改善皺紋

主治下水,利小便;治風秘不通,五膈氣,小腹結氣,可煮湯飲用。所以人用它來治疳疾。[1] [2]

食療價值

石蓴科植物石蓴或孔石蓴等的葉狀體。又稱石被、紙菜、海萵苣、海白菜、大腹消、蠣皮菜。石蓴分布於我國浙江至廣東海南島,以及黃海,渤海沿岸;孔石蓴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及長江以南的東海和南海沿岸。冬、春季採收。洗淨,乾燥備用。

[性能]味甘、微咸,性涼。能軟堅散結,清熱潤燥,利小便。

[參考]石蓴含蛋白質、粗纖維、二氧化硅、鈉、鈣、鎂和酸性多糖、糖醛酸等;孔石蓴含蛋白質、脂肪、戊聚糖、氨基酸、脂肪酸、香莢蘭醛、生物素、維生素B12等成分。

[用途]用於癭瘤,瘰癧;暑熱煩渴,咽喉干痛;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煎湯,或煮食。

[附方]石蓴湯:石蓴30~60g,加水煎湯服。源於《海藥本草》。本方取石蓴清熱利尿的作用。用於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此外亦可作清涼劑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