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龕
作品原文
《石龕》[1]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雲梯。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雲直簳盡,無以充提攜。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作品注釋
⑴石龕(kān),猶石室。沈佺期詩:"危峰石作龕。"
⑵這四句寫山路險惡可怕,前後左右,無非異物。狨,音戎,猿類,尾作金色,俗謂之金線狨。
⑶昏無日,昏暗沒有日色。這句是上四句的說明。
⑷這是記載此地氣候的殊異的。因為按一般情況,十月沒有虹。
⑸上雲梯,攀登高山。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⑹這兩句也是伐竹者的答辭。"苦雲"二字,倒安在下,便不直突。五歲,自天寶十四載(755年)至乾元二年(759年)。梁齊,指河南山東地區,當時唐政府對安史作戰多在這一帶。
⑺直簳(gǎn)盡,可以作箭乾的竹子都砍完了。句意是說手中空無所攜。因采不到箭,交不了差,所以悲歌。
⑻漁陽騎,是指安祿山和史思明,安祿山所部皆漁陽突騎。颯颯,本風聲,這裡形容軍聲。驚蒸黎,使老百姓不得安生。杜甫就采箭一事而追究其起因。按錢起有《夕發箭場岩下作》及《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興赴嶺》二詩,知當時采箭設有專使。錢雖躬預其事,但詩中對此種苦況,反無所反映。
點評鑑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楊慎曰:起得奇壯突兀,末段深為時慮。趙彥材曰:此詩起句,連用四"我"字,乃公之新格。吳山民曰:首四句絕古。"天寒"二句,窮旅語。"驅車"二句,紀時變。"伐竹"句以下,插入所見,以寄慨世人之感,全與本題各別,而章法自整。陸時雍:此詩氣局最寬,語致最簡。
《杜臆》:
起來數語,全是寫其道途危苦顛沛之懷,非賦石龕也。
《杜詩詳註》:
(張)綖注:上嘆行路之艱,是傷己。下嘆徵求之苦,是憫人。
《義門讀書記》:
起四語,四面皆石,畫出"龕"字。天寒日淡,遠道絕壑,怪石四合,皆如奇鬼猛獸,森然搏人:非公不能刻酷伐檢,寫此難狀之景。
《唐詩別裁》:
起勢突兀,若移在中間,只鋪排常語。句法本魏武《北上行》。
《杜詩話》:
《石龕詩》:"熊羆咆我東,虎豹吁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疊用四"我"字,本《詩》"有酒醑我"四句句法;疊用東、西、前、後,本《楚辭》"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將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鵑,右睹兮呼鴞"疊用上下左右也。
《讀杜心解》:
後(八句)又因龕邊所值之人事,觸手生出文情。
《網師園唐詩箋》:
"熊羆"四句,即入中幅鋪排語。贊頭寫出,頓見突兀,可惜位置法。
《杜詩鏡銓》:
蔣雲:萬慘畢集,抵一篇《招魂》讀。添出怕人("仲冬"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