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砂仁 - 植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砂仁(學名:Amomum villosum Lour.)是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可達3米,莖散生;根莖匍匐地面,中部葉片長披針形,上部葉片線形,頂端尾尖,兩面光滑無毛,葉舌半圓形,穗狀花序橢圓形,總花梗被褐色短絨毛;鱗片膜質,橢圓形,苞片披針形,膜質;小苞片管狀,花萼頂端具三淺齒,白色,裂片倒卵狀長圓形,唇瓣圓匙形,白色,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橢圓形,成熟時紫紅色,干後褐色,種子多角形,有濃郁的香氣,味苦涼。5-6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蔭濕之處。果實供藥用,以廣東陽春的品質最佳,主治脾胃氣滯,宿食不消,腹痛痞脹,噎膈嘔吐,寒瀉冷痢。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砂仁

學名; Amomum villosum Lour.

別稱; 小豆蔻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芭蕉目

科; 姜科

亞科; 姜亞科

屬; 豆蔻屬

亞屬; 草果亞屬

種; 砂仁

族; 姜族

拼音; Lour.,1790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株高1.5-3米,莖散生;根莖匍匐地面,節上被褐色膜質鱗片。中部葉片長披針形,長37厘米,寬7厘米,上部葉片線形,長25厘米,寬3厘米,頂端尾尖,基部近圓形,兩面光滑無毛,無柄或近無柄;葉舌半圓形,長3-5毫米;葉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狀網紋。

穗狀花序橢圓形,總花梗長4-8厘米,被褐色短絨毛;鱗片膜質,橢圓形,褐色或綠色;苞片披針形,長1.8毫米,寬0.5毫米,膜質;小苞片管狀,長1毫米,一側有一斜口,膜質,無毛;花萼管長1.7厘米,頂端具三淺齒,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長1.8厘米;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1.6-2厘米,寬0.5-0.7厘米,白色;唇瓣圓匙形,長寬約1.6-2厘米,白色,頂端具二裂、反卷、黃色的小尖頭,中脈凸起,黃色而染紫紅,基部具二個紫色的痂狀斑,具瓣柄;花絲長5-6毫米,花葯長約6毫米;藥隔附屬體三裂,頂端裂片半圓形,高約3毫米,寬約4毫米,兩側耳狀,寬約2毫米;腺體2枚,圓柱形,長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橢圓形,長1.5-2厘米,寬1.2-2厘米,成熟時呈紫紅色,干後呈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種子為多角形,有濃郁的香氣,味苦涼。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中文名、拉丁名

描述

矮砂仁

Amomumv illosumLour.var.nanumH.T.Tsai et S.W.Zhao

該變種與正種的區別是:植株矮小,株高1-1.5米,花序較小,總花梗較纖細。蒴果熟時綠色或略帶棕色。 分布於中國雲南富寧;生於林下蔭濕處,海拔200米。模式標本采自富寧。

果實供藥用,功效與砂仁近似。主治脾胃氣滯,宿食不消,腹痛痞脹,噎膈嘔吐,寒瀉冷痢。

縮砂密

Amomumv illosumLour. var.xanthioides(Wall. ex Bak.) T.L.Wu et S.J.Chen

蒴果成熟時綠色,果皮上的柔刺較扁。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滄源等地);生於林下潮濕處,海拔600-800米。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度亦有分布。

果實供藥用,主治脾胃氣滯,宿食不消,腹痛痞脹,噎膈嘔吐,寒瀉冷痢。

生長習性

喜熱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能耐暫短低溫,-3℃受凍死亡。生產區年平均氣溫19-22℃;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氣相對溫度在90℃以上,怕乾旱,忌水澇。需適當蔭蔽,喜漫射光。宜選森林保持完整的山區溝谷林,有長流水的溪溝兩旁,傳粉昆蟲資源豐富的環境,以上層深厚、疏鬆、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和砂壤上栽培,不宜在粘土、沙土栽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蔭濕之處。[1]

參考文獻

  1. 砂仁的作用, 有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