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 植物
砂仁 - 植物 |
砂仁(学名:Amomum villosum Lour.)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可达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中部叶片长披针形,上部叶片线形,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叶舌半圆形,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苞片披针形,膜质;小苞片管状,花萼顶端具三浅齿,白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唇瓣圆匙形,白色,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5-6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之处。果实供药用,以广东阳春的品质最佳,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砂仁
学名; Amomum villosum Lour.
别称; 小豆蔻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芭蕉目
科; 姜科
亚科; 姜亚科
属; 豆蔻属
亚属; 草果亚属
种; 砂仁
族; 姜族
拼音; Lour.,179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
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
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呈紫红色,干后呈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为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变种
中文名、拉丁名
描述
矮砂仁
Amomumv illosumLour.var.nanumH.T.Tsai et S.W.Zhao
该变种与正种的区别是:植株矮小,株高1-1.5米,花序较小,总花梗较纤细。蒴果熟时绿色或略带棕色。 分布于中国云南富宁;生于林下荫湿处,海拔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富宁。
果实供药用,功效与砂仁近似。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缩砂密
Amomumv illosumLour. var.xanthioides(Wall. ex Bak.) T.L.Wu et S.J.Chen
蒴果成熟时绿色,果皮上的柔刺较扁。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勐腊、沧源等地);生于林下潮湿处,海拔600-800米。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亦有分布。
果实供药用,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生长习性
喜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能耐暂短低温,-3℃受冻死亡。生产区年平均气温19-22℃;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温度在90℃以上,怕干旱,忌水涝。需适当荫蔽,喜漫射光。宜选森林保持完整的山区沟谷林,有长流水的溪沟两旁,传粉昆虫资源丰富的环境,以上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和砂壤上栽培,不宜在粘土、沙土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