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镇
硇洲镇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东部,现属于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该镇是著名鲍鱼产地。位于市东南海面上,是四面环海的孤岛,湛江港航道出口要冲,与东海岛毗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45383人(2017年)。[1]
中文名: 硇洲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面 积: 56 km²
人口数量: 45383人(2017年)
特 点: 鲍鱼产地
目录
概况
盛产鲍鱼、龙虾、江瑶柱等,其中鲍鱼驰名中外。农业主产水稻、甘蔗、花生。乡镇企业有网厂、冰厂、糖厂等。有宋皇城遗址、宋皇村、宋皇井、窦振彪墓、硇洲灯塔等古迹。有马鞍山“仙人梯”、那曼石林、南波河礁群等胜景和海石滩旅游区。宋祥兴元年(1278)宋帝昺避元兵,逃至硇洲岛,曾升硇为翔龙县。是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战功赫赫的抗英名将窦振彪的出生地。
历史沿革
建国初属东硇特区,1950年改为硇洲区,1952年划入雷东县,1958年归郊区称硇洲分社,1983年复为区,1987年撤区建镇。2009年由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合并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
名字由来
硇洲古称硭洲,宋末皇帝赵昺在岛上登基。升格为翔龙县后,始改硇洲。《宋史·二王纪》有载:“景炎二年三月(1277年)罡硇洲。四月,罡殂硇洲,众立卫王昺为主,升硇洲为翔龙县”。1275年,元军挥师南下,攻破南宋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将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文武百官及十万士卒,护送年仅11岁的宋端宗和其弟卫王赵昺,避元兵追杀,1277年3月,从东南沿海逃亡到硭洲岛。宋端宗年幼体弱,疲于奔命,一路担惊受怕,4月在岛上病亡。丧事料理完毕,陆秀夫等众臣拥8岁的赵昺为帝,史称“宋帝昺”。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升硭洲为翔龙县,并计划安顿下来以图复国。硭洲遍地是石头,少帝昺便命士卒采石,筑石墙,建行宫,并利用石头作掩护抵抗元军。古泛指游牧民族为匈奴,众臣以石头可抵御蒙古元军之意,授意少帝昺下旨:“以石击匈赐为硇”,把硭洲岛改为硇洲岛。祥兴元年(1278年)元军攻克雷州城,右丞相张世杰多次派兵攻打雷州府城,均失利,觉得硇洲这个小岛,攻守都很困难,且孤立无援,不可久居,便与右丞相陆秀夫等相议,护少帝赵昺迁往新会崖山。最后血战崖门,全军覆灭,陆秀夫抱帝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终结。硭洲虽改硇洲,但民间仍两地名共用。高雷地区现存最早一本明朝万历年编纂的《高州府志》,《记事》中仍用硭洲地名。据说,直到清道光皇帝品尝硇洲鲍鱼后才钦定硭洲为硇洲,成为稳固地名。硇洲籍的广东福建水师提督总兵窦振彪朝贡硇洲鳆鱼(即鲍鱼),道光吃后有如梦初醒之感,极为欢喜,遂问产地。窦回复说产自硭洲,民间俗称硇洲螺鱼。又是硭洲又是硇洲把皇帝弄糊涂了,后方知是南宋赵昺帝立国的翔龙府,便钦旨把硭洲定为硇洲纪念宋皇。从此,历代编纂的《辞源》及编著的史书,开始正式出现硇洲地名。由此推测,窦振彪贡鲍,道光定硇洲名,也许确有其事。“硇”字也成了中国汉字的独特字,连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北京、上海的地名组词,竟独一无二有一个硇洲地名条载。
行政区划
辖宋皇、孟岗、谭北、北港、南港、红卫、津前、淡水8个村委会。
交通运输
硇洲镇有环岛公路,有车渡及机轮直达东南码头。
旅游资源
宋皇古迹和遗风
宋末二王虽在硇洲时间不长,却留下不少遗迹。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唐时硭洲岛,宋末帝王都,幽境仙风在,不见宋王朝”,可见宋皇古迹早已在民间传扬。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仅是残留遗址,今尚存的有:宋皇村、赤马村、宋皇井、宋皇碑、翔龙书院旧址等。这些古迹是硇洲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使“硇洲古韵”当之无愧成为湛江市八景之一。
宋二王的遗迹,主要集中在宋皇村周围。宋皇村位于硇洲镇东3.5公里,今属宋皇村委会。宋皇村是南宋末代王朝南逃的驻地,气势浑雄,风景秀丽,当年曾在这里大建行宫和营房。据地方志所载,相随到岛上的朝臣、官兵、船民、宫女、太监达十万之众,遂“伐木建行宫……处之行朝草市,百官有司皆具,造军屋三千余间”,故名“宋皇村”,也叫“宋皇城”。宋皇村大多数古迹已不存,仅留有古墙残骸依稀可见。城墙北面横向,残长10米,残宽5米,残高0.8米,均用青石筑垒,中间填土。南侧的赤马村,相传是按马的种类设置军马棚的地方,北称赤马,南称锦马,赤马村名沿用至今。保存较好的是宋皇井,传说宋二王刚到岛上,淡水奇缺,人心恐慌,有一马用前足扒地,冒出水来,味甘清淳,解决用水之困。井水终年不枯不竭,700多年一直为乡民所用。村民纪念宋皇,立碑把井称为“宋皇井”。供小皇帝赵昺读书的翔龙书院,早已荒废,唯有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书的“翔龙书院”石匾安在。宋皇村西南向有块石碑,碑高1.5米,高1米,厚0.1米,呈灰黑色,石碑长期受风雨侵蚀,碑文模糊几不可辨,俗称“宋皇碑”,即宋端宗的墓碑。是否属实,无从考究,但民间一直称为“宋皇碑”,反映了人们对宋皇的怀念。
1945年广州湾光复,湛江建市时,有关部门于1947年编著《湛江概况》一书,把宋皇村、湖光岩、南三越王祠列为湛江市三大名胜古迹。当局曾广征社会各界名流意见,推选出湛江市十景,宋皇村是十景之一。很多文物古迹,在极“左”年代和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实在可惜。
700多年来,硇洲古韵吸引不少名人墨客到岛上怀古探胜、凭吊追思,留下大量咏吟宋皇遗事、遗迹、遗风诗作。当中有明朝兵部给事郎、著名诗人吴国伦的《硇洲怀古》;清代吴川举人,名驰百粤诗人李小岩的《硇洲》;民国时首任湛江市市长郭寿华的《硇洲凭吊》等,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观光价值。村民怀念忠烈,在宋皇村附近的西园、黄屋、那林三村,分别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贤建庙塑像供奉,也是硇洲宋皇遗风的一大人文景观 。
硇洲灯塔
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拍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硇洲灯塔历时二年零二个月竣工,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说“砌”,其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上方为圆锥体。塔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片镜,组成一个直径2米的圆而略扁的整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饮誉世界。
硇洲岛全岛面积56平方公里,最长10.7公里,最宽7.1公里;现在总人口约5万人左右,耕地面积2.9万亩。硇洲镇政府设在硇洲岛上,属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辖。1996年10月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是我省唯一的海岛型试点镇。
硇洲岛海域是我国一级渔港,海产资源极为丰富,名贵海产品达数十种之多。据说鲍鱼、龙虾曾经是朝廷贡品,驰名中外。这里出产的石斑、马蛟、鱿鱼、红鱼、对虾、大虾、红蟹、花蟹等非常肥美。硇洲也是全国海珍品科技养殖示范基地,近几年的渔业年总产量超过4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来硇洲岛的游客大多是从着美味海鲜而来的,硇洲岛上的大小食肆生意兴隆,在旅游团中流传着“一品硇洲龙虾鲍鱼,方知皇帝逍遥快活”的说法。
革命岛上豪情洋溢
硇洲岛是湛江港的前哨,控制进口航道要冲。因其位置极为重要,历代都有重兵把守。法国、日本侵占广州湾时,就先侵占和控制此岛,天后宫前的硇洲水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位于津前村海岸的津前天后宫是离码头最近的一个景点,这是硇洲岛历史悠久而规模雄伟的一座古宫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天后宫坐东北向西南,临南海,为砖木结构,有三进,进深6.7米,祀奉天后像,内有明代遗存下来的“海不扬波”匾额和铁钟、宝鼎等各种珍贵文物。硇洲人民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时,我军一部便是从这里登船出征的。我军指战员和硇洲人民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无数先烈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奉献出宝贵的生命。天后宫里陈列了解放海南岛的大批图片。站在渡琼战役纪念雕像前,远眺海上白帆点点,渡轮穿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人荡气回肠,天地间洋溢着崇高的爱国革命豪情。
文物岛上古情悠悠
硇洲岛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就有南宋小朝廷的遗迹。据《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宋景炎二年,帝欲往居占城,不果,遂驻石冈洲(现硇洲)。
是年四月帝崩,卫王立,有黄龙见海中,升硇洲岛为翔龙县。”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丙即位于今硇洲岛。当年五月初一,有人报海面上有黄龙,遂改年号为“翔兴”,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不久,元兵杀到,陆、张二人又拥帝东逃到崖山。次年,元兵破崖山,陆秀夫抱帝投海,大宋皇朝从此灭亡。据说,当时海面浮尸10万,场面异常惨烈。
明代著名诗人吴国伦诗咏之:一旅南巡瘴海边,孤洲丛樾系楼船。从容卷土天难定,急难防元地屡迁。丹凤未传行在所,黄龙虚兆改初年。当时血战潮痕在,长使英雄泪黯然。
短命的皇城历史,给硇洲岛留下了宋皇城遗址、宋皇井、宋皇碑、专供小皇帝读书的翔龙书院等历史古迹,据说享有“东方一绝”盛誉的人龙舞就是从当时宋皇朝流传下来的。
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是湛江市仅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硇洲岛至少在元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灯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塔作诗,云:“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灯塔。灯塔修造历时两年零两个月,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上方为圆锥体。塔顶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火山岛上雄奇壮观
据说硇洲岛古名“石冈洲”,传说是有两只蛙精在雷州湾东南海域作恶,于是观世音咒移五行山的一座山峰,将其压住,变成了今天的硇洲岛。其实,硇洲岛是50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岛屿,整个岛屿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盾形台地。环岛海岸曲折,礁石密布。东南面有绵亘数公里的海石滩,亦称那晏滩,滩边怪石林立,奇景迷人。
站在那宴海边,银色的沙滩和一片怪石嶙峋的乱石林,构成了石滩的独特景观。海滩上的石头,大小高矮不一,姿态万千,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金猴摘果,有的似山羊饮水,有的似金鸡报晓,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乱石中秀女像,更是绵上添花,秀女塑像身材苗条,肌肤晶莹雪白,面容慈祥,五官端正,高高的鼻梁,小小的樱嘴,黑宝石般的眼睛凝视大海,慈祥的秀女像,充满着关注和忧虑。
巨浪拍岸,陡峭的石壁雄伟壮观。据专家说,那宴海石滩的成片大型柱状玄武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为典型的火山玄武岩,其六角柱形的柱状节理,是由于岩浆冷凝收缩而造成的裂缝,最为奇观的是每个冷凝中心发生向三个方向的裂隙,它们之间的夹角约成120°,这样就形成了正六边形柱子。每个柱体直径在50厘米左右,每边长约40厘米,高达1—1.6米左右,整个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一根柱子,排列而成一幅巨大屏风,是自然界极为罕见的奇观。
硇洲珊瑚礁海区位于硇洲岛北部的斗龙村,在离海岸线1公里的海底,存活着大面积的活体珊瑚礁,珊瑚礁五颜六色,形态万千。在纵横的礁石间隙里有贝、蟹、虾、鱼等种类的海洋生物,构成了壮丽多姿的北热带海底风光。
生态岛上渔家休闲乐
硇洲岛是中国南海原生态保存最好的火山岛,被誉为中国南海的“香格里拉岛”。经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几年来的努力奋斗,现在硇洲镇的农业已从种植甘蔗为主转变为种植香蕉为主,在硇洲岛上驾车穿行,车外古树和藤蔓参生,一片热带雨林景象。
硇洲岛那晏海湾南端的渔村—存亮村,临海而建,一栋栋小洋楼展示着渔家的富裕。渔村生态保持良好,楼前房后到处是热带果树,村子周围是原生的木麻黄林和成片的野生仙人掌,村前海边生长着高大的椰林。渔村两面环海,村前是1200多米长的洁白沙滩,沙滩两侧布满了二十多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黑色火山岩石,浅海处有火山岩石群,面积达几百公倾。
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农村的建设,在市、区旅游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存亮村成立了“存亮湾渔村乐旅游发展协会”,利用当地的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渔家乐搞的有声有色。游客们可以在存亮村的渔家旅馆住下来,乘坐渔船出海捕鱼,在存亮湾里畅游,在渔家餐馆品尝生猛的海鲜,过一次真正的渔民生活。
硇洲特产
硇洲鲍鱼
硇洲鲍鱼之所以驰名远近,饮誉五洲,成为这里的名贵特产,应归功于自然伟力。在冰川纪元末,经过喜玛拉雅造山运动而使硇洲离开大陆板块,沿海岸却是岩洞叠起,礁丛遍布,浮藻繁茂,水清波恬,海水温度适中,咸度处于2波美,给鲍鱼营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硇洲沿海,是一个庞大的天然鲍鱼场,它分布的面积方圆五、六千亩。一年中,夏、秋两季为捕鲍期,但采捕旺季乃为5月和6月。硇洲人捕鲍很有经验,他们掌握鲍的昼息夜游、栖岩居礁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当他们驾舟捕鲍的时候,便全副武装;头戴防水镜,手执长铁钩,跃入海里,潜游水底,循踪礁丛,钩采岩缝,辛勤付出,换来肥鲍筐筐。
大红蟹
硇洲特产大红蟹,是一种程花红色的大蟹,每只约重500--1500克,蟹肉嫩口爽嘴、蟹糕清甜、具有高蛋白及含有高钙、铁、锌等营养成分。四季盛产,价格约为50-100元/千克。
青龙虾
硇洲特产青龙虾有很高的食疗作用。肉味甘咸、清嫩爽口、性温,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价廉物美,一年四季盛产。
视频
硇洲镇渔民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