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硝煙背後的戰爭

《硝煙背後的戰爭》是由萬盛華執導的抗戰劇唐國強朱宏嘉等參加演出。

該劇以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延安工農學校為背景,講述了馮天昊、蕭桐、張振西等八路軍幹部戰士,面對頑固不化、氣焰囂張的日本戰俘,堅定地執行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了解對象,尊重對象,用自己的心去溫暖戰俘,喚起他們的人性的曲折故事。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硝煙背後的戰爭

出品時間: 2011年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集 數: 26

類 型: 戰爭

上映時間: 2011年12月2日

劇情簡介

劇中,我們的戰士曾抉擇生死,曾靈肉相搏,曾愛恨交織,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體現出中華民族不可欺凌的尊嚴與豪氣,顯示出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深刻和偉大。導演萬盛華說,改造日本戰俘的故事,是硝煙背後的一場戰爭,是心戰。[1]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角色 備註
唐國強 毛澤東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朱宏嘉 馮天昊 晉察冀軍分區敵工部幹事,顏子云哥哥,敵工小組總負責人
張延 蕭桐 八路軍戰地醫療隊醫生,任敵工小組醫療救護
奇道 西村正賢 戰俘,日軍
范雨林 張振西 八路軍副營長,八路軍戰俘安全保衛隊隊長,敵工小組保衛工作
丁寧 大島浩南 戰俘,日軍軍醫,西村惠子未婚夫
封柏 中川 戰俘,日軍
李悅溪 曹順花 八路軍戰地醫療隊醫生,任敵工小組地方聯絡員
陳進 小陳 八路軍宣傳隊文藝兵
王楚 松尾 戰俘,日軍老兵
劉鐵桶 高八娃 八路軍排長,現任敵工小組聯絡員
王義欽 劉漢興 八路軍戰俘安全保衛隊隊員,敵工小組成員
王光輝 徐幹事(友情出演) 八路軍敵工部幹事,犧牲
朱銳 顏子云 八路軍宣傳隊隊員,馮天昊妹妹
李育生 權團長 八路軍團長
王伍福 朱德 八路軍總司令
王建 任弼時 中共中央秘書長
曲國強 王稼祥(友情出演) 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平田康之 多田駿(友情出演)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
王剛 方政委 八路軍團政委
張京生 扳野 日軍聯隊長
袁中方 西村惠子 西村太郎、正賢妹妹,大島未婚妻
馬岩 西村太郎 西村鄭正賢、惠子的哥哥,日軍憲兵隊副隊長,少佐
孫維民 周恩來 中共中央軍委會副主席
張治中 王初文 延安敵工部部長
舒耀瑄 西村哲夫(友情出演) 西村正賢、惠子、太郎之父
韓朔 健次郎 戰俘
林棟甫 蕭佑衡 蕭銅之父,偽滿鐵路職工
朱衡 岡村進 戰俘
王寧 荒木 戰俘,日軍班長
郝文學 楊宏泰(老漢) 陝西民歌手
山鷹(烏克蘭) 挨莫遜(友情出演)
三浦研一 岡村寧次 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大將軍銜
白雷森 阿里約西
鄭曉寧 田尻 日軍顯擺隊隊長,少佐
朱琳 西村夫人 太郎、正賢、惠子媽媽
- 野坂參三(林哲) 日本共產黨領袖

職員表

導演 萬盛華
編劇 劉嘉軍、李紅兵

相關資料

'電視劇《硝煙背後的戰爭》創作過程

劉嘉軍

創作這部電視劇想法來源於一個學校的名稱。這就是1941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極端困難的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創立的日本工農學校。這個學校的學員全部是戰場上被俘虜的日本士兵的身份轉換而來。為俘虜的敵國士兵辦一所學校,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化敵為友,對和平的熱愛和嚮往,這樣的博大情懷,令人感慨不已。我覺得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一個開掘點,是延安精神的更深層次的體現,我決定寫一部電視劇。電視劇《硝煙背後的戰爭》由此開始構思。

在浩繁複雜,正史與軼事稗史交織雜陳的史料中,編劇必須抽絲剝繭般地對歷史進行全面的梳理,用理性的思考,定位自己所表現的人物和主題,然後才能確定線索,編織情節。這就要求編劇要站在時代前沿的制高點上,具有俯視的眼光。否則,就跳不出已有的窠臼,作品必然平淡無奇,或者陷於一般的表面化的表現之中,作品必然缺乏厚度,力度。

電視劇《硝煙背後的戰爭》的創作,首先是占有資料,全面了解抗戰的全過程。了解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浴血抗戰,了解蔣介石在國內統一戰線中,左右搖擺,患得患失,不斷出台的限共、防共政策;了解汪偽政權的建立過程;同時要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背景,大東亞共榮圈到底是怎麼回事,日本國內當時政治軍事經濟的狀況,了解侵華日軍的軍隊建制,武器裝備,進而了解日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國共產黨對日作戰的方針政策和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全過程,特別是在華北開展游擊戰,運動戰,廣泛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因為,我們表現的是改造日本俘虜的主題,所以,一些細緻入微的材料也要掌握:我方敵工人員的情況要了解,敵工工作的性質,敵工人員的組成要了解。另外就是要查閱當年轉變過來的日本俘虜回憶資料,以及當年從事敵工工作人員的回憶錄。審視日本戰俘思想艱難的變化過程。在掌握和占有了大量的資料的基礎上,我認真閱讀了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和第三卷有十幾遍,每看一遍都有所感悟,收穫很大。我首先抓住了寫這部電視劇的綱,那就是毛澤東認為,要取得抗戰的勝利,必須建立三條統一戰線。首先是國內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其次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第三就是日本人民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而改造日本俘虜,化敵為友,就是日本人民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好解讀。

現在許多人認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沒有國民黨的大。這是對歷史的歪曲和無知的表現。首先從軍事實力上分析,八路軍、新四軍當時加起來也就四萬人左右,武器裝備落後,沒有重武器,如果像國民黨部隊那樣展開大兵團作戰那樣是不現實的。縱觀抗戰八年,八路軍在華北深入敵後,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開展運動戰和游擊戰拖住了五十萬日軍,有力地支援全國各個戰場的抗戰,使日本軍隊無法從華北分出一部分部隊增援太平洋戰場。其次是日軍在華北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軍事戰法,將我根據地分割開來,不斷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八路軍在敵後國軍撤退的國土上,像扒地龍草一樣,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洪水衝過,野火燒過,毅然堅強地站起來,使華北抗戰烽火越燒越旺,日軍軍隊陷入我軍的反包圍中。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曾經哀嘆,不以國民黨軍隊為對手,對國民黨軍隊採取誘降政策。認為八路軍若扎入體內的芒刺,難以消除。正是因為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嚴明的組織紀律,八路軍就像插在日寇心臟上的鋼刀,越戰越勇,越打越強。在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擊日寇的同時,他們的艱難還來自於時刻要防止國民黨部隊的襲擾。前門打狼,背後防狗。1939年後,國民黨先後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存亡,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政策。皖南事變的解決顯示了共產黨人為了國內統一戰線的團結而作出的巨大的讓步,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委曲求全,其胸懷可謂寬廣。在整個抗戰中,八路軍對付了百分之五十五的日軍,百分之九十五的偽軍。其抗戰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言而喻。這是我們這部戲的一條線索。

其次,就是我們具體改造日本戰俘,面對面的較量,展開心戰的線索。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在抗戰期間先後幾次發布優待日本戰俘的命令,面對殺我人民,踐踏國土,燒殺搶掠的兇殘的日本軍隊和士兵,中國人民肯定對這些戰俘充滿仇恨,必欲殺之而後快。現在,不但不殺,還要優待。我軍供應緊張,糧食缺乏,而這些日本戰俘吃的比八路軍戰士好,還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民族習慣。這是其一,關鍵是這些從小受到武士道精神薰陶,忠君思想教育,包括什麼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共同對付英美殖民主義理論毒害的戰俘並不領情,頑固抵抗,叫囂要以死殉國。優待本身已經讓這些具有民族血性的中國人忍受不了,還有的敵工人員本身親人就死在日本侵略者手裡。他們要強壓自己的仇恨,克制自己,耐心細緻,嚴格執行紀律,需要多大的克制力,需要多麼堅強的心理素質啊!在寫這一條線索,編織情節的過程中,我自己絞盡腦汁,想象這些人採取什麼辦法來克制仇恨,理解政策,善待戰俘。因為,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編劇,我得第一個說服我自己啊!2009年7月酷熱的夏天,我把自己關起來,常常徹夜難眠,在屋子裡走來走去。無奈,焦急,鬱悶中,我給衛生間的浴盆里接滿了水,拿起一塊抹布,胳膊來回地揮動,水花飛濺,我在瘋狂地發泄着,一直到渾身冒汗,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動不了為止。第二天,我愛人來看我,發現多年積垢的浴盆變得明亮光滑,十分驚訝,以為我請的鐘點工打掃的,怎麼都不相信一個幾乎從來不做家務的懶人能變得如此勤快。創作是一個苦活,這背後的身心俱疲,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冷靜下來認真地思考,心戰,硝煙背後的戰爭其實比雙方面對面地血肉橫飛,刀光劍影的廝殺,更激烈,更令人心靈受到震撼!優待這些俘虜,本身就對日寇的反面宣傳即八路軍對日本士兵挖心,殺頭的謠言不攻自破,減弱了戰場上日本士兵的拚死抵抗心理。這也是一個攻心戰。其次,我們對日本軍隊,對日本國情了解的還不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需要了解對手。第三,這些日本士兵許多是工農子弟,他們並不是生來就是殺人機器。是日本軍閥、財閥欺騙和驅使他們來到中國戰場。經過我敵工人員耐心細緻的教育,經過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系統的學習,這些昔日的戰俘,成為了反戰的鬥士。他們幫助八路軍翻譯日軍的情報,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到前線日軍炮樓前喊話,唱歌,瓦解日軍軍心;他們有的壯烈地犧牲在反法西斯戰場上。許多年後,這些已經成為老人的日本工農學校學員,重返延安,還為自己當年能在這裡接受教育,成為反戰同盟的一員感到驕傲。他們在日本建立「八四學會」,許多人成為推進中日友誼,反對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的骨幹。試想如果沒有當年的優待政策,這些人變成了刀下之鬼,我們要消滅日本法西斯就要付出更多的犧牲。中國共產黨博大精深的思想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在優待日本戰俘中尤能體現出來。消滅法西斯,追求世界永久的和平,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

那麼,如何更深層次的挖掘日本人民對這場爭的認識過程呢?我本身學過日語,看過許多戰後日本反戰作家的小說。在構思人物的過程中,我想把日本國內與中國戰場勾連起來,這樣對於主題的開掘,人物的拓展會更加深刻,能引起深層次的對戰爭與和平的反思。我設計了一條線索。即日本士兵西村正賢,他出身於一個武士家庭,被俘後特別頑固。我想以這個家在戰爭中的興衰來啟發人們的思考。西村正賢的父親西村哲夫得知兒子徵召入伍,十分興奮,把天皇賞賜的軍刀誇耀於村里人面前。然而,當他得知西村正賢陣亡的消息,表面上平靜,回到院落卻摔倒在地。繼而,日本特務機關得知西村正賢並沒有死,反而成為了反戰同盟成員,西村正賢的牌位從村裡的神社被撤走,家人遭人白眼。政府對他家實行非國民待遇,這種羞辱令西村哲夫在鬱悶中死去。西村正賢的妹妹,戰爭初期,鼓勵未婚夫參軍打仗,隨着日本國內經濟的蕭條,供應的緊張,以及家道的敗落,她隨慰問團來到中國,卻被當成利用的工具,最後慘遭敵酋強姦,送到慰安所。戰爭末期,日本本土不斷被轟炸,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挑起戰爭的極端軍國主義分子給日本造成的災難。其實面對災難,日本民族需要反思,反思他們對亞洲,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我們中國人也需要理性地反思,那就是為什麼一個彈丸小國竟敢欺凌一個泱泱大國。比較當時兩國的綜合實力和國情,我國軍事實力與日本相差懸殊,國內軍閥割據,四分五裂,致使日本趁虛而入。我想,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都要為我們國家的繁榮強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的國家經濟不斷騰飛,國防實力日益強大,這樣誰也不敢輕視我們。這也是我創作這部電視劇的根本目的。

2009年12月獲得省委宣傳部面向全國徵集優秀影視作品獎,並被列入我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項目。劇本先後經過兩次修改後,去年五月,中央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審看後認為,作為革命歷史題材,題材比較新穎,題材重大,改造日本戰俘的故事性寫得比較流暢。劇本內容很新鮮、很生動、很好看。這部戲人物性格的成長、人物性格之間的碰撞能夠推動情節的發展,有些人物性格碰撞的戲是全劇最高潮的戲、這裡面主要人物馮天昊、張振西、西村正賢這些人物性格很鮮明、有血有肉。為了精益求精,使這部電視劇能夠在思想藝術上進一步得到提升,我和導演萬盛華,新加盟的編劇李紅兵繼續磨合,六易其稿,完成整個創作。在這裡,我要感謝省委宣傳部的鼎力扶持,感謝省廣電局的始終如一的支持,感謝我們陝西電視台領導的培養關心,感謝曲江影視的慧眼識珠。相信我們這部戲會為會讓觀眾滿意,會向建黨九十周年獻上我們陝西人民一份獨特的禮物。

《硝煙背後的戰爭》以獨特的角度,展現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共產黨領導虛懷若谷的胸襟,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八年抗戰的豐功偉績。情節上有冰冷殘酷的炮火,也有讓人忍俊不禁的片段,用生動真實的故事說明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建立獨立、民主、富強、繁榮的國家為己任。曾在《遠山的紅葉》《大路朝天》等央視電視劇中有精彩表演的青年演員李悅溪在劇中首次飾演反面角色曹順花,之所以稱之為反面角色是因為李悅溪感覺這個角色和自己生活中的反差很大,而這樣一個性格倔強、有個性、很潑辣的人物也正是自己一直想演的角色。

《硝煙背後的戰爭》是國內首部提出友善對待日本俘虜的獻禮劇,然而以李悅溪飾演的女幹部曹順花為首的一些農民卻對日本人深惡痛絕,無法做到友善,因此劇中因如何對待俘虜上姐姐張延和妹妹曹順花產生了分歧,姐姐說教,妹妹固執,於是一場「家庭內戰」就此產生。李悅溪表示,自己飾演的曹順花是一個非常非常固執的人,因此根本不聽姐姐的勸告,因為仇恨的種子一旦種下改變是很難的,所以因這種心理的轉變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國內抗戰大劇《硝煙背後的戰爭》於山西熱拍,導演嚴謹的執導功力與鏡頭把控感讓該劇充滿了看點。而曾 經在《潛伏》、《三國》、《獨家披露》等劇中有着出色表演的實力派演員范雨林也加盟到了該劇中,在劇中扮演歷史上的著名戰鬥英雄「張振西」,再一次用精彩的演技漳顯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范雨林扮演的「張振西」在歷史上被稱為「戰神」,每一次戰鬥都能給敵人以最沉重的打擊,創造了中國戰鬥史上的一個奇蹟。在劇中「張振西」與三個女人有着非常不同的故事,有情有義,非常豐滿鮮活可愛。最後身刺數刀與鬼子奮戰,挺立而死,戰場上鬼子為他脫帽鞠躬,因為這個對手是英雄。而范雨林說到這個角色也非常有感慨,畢竟自己扮演這樣一個英雄還是非常有壓力,怎麼樣從內到外體現出人物的精神。雖然之前扮演過不少硬漢角色,但這一次還是非常不一樣。畢竟是在抗日的戰場上揮灑自己的熱血。其本人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自己的表演,詮釋一個英雄人物。

據了解,范雨林在拍攝該劇的同時,也在查閱大量關於這位歷史人物的資料,力求呈現給觀眾最好的鏡頭效果,相信「馬隊長」這一次帶來的抗戰作品會同樣精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