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毛杜鹃
硬毛杜鹃 |
中文名称:硬毛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 界属:植物界、杜鹃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杜鹃花目、杜鹃花科 种:硬毛杜鹃 分布区域:中国西藏东部 |
硬毛杜鹃(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2-4米;叶常3-5枚,密生于枝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总状伞形花序,有花2-5朵,花萼杯状,5裂,裂片椭圆形或卵形,花冠钟状漏斗形,粉红色,喉部有深紫红色斑点,5裂,裂片近于圆形,花丝基部线形,被丛卷毛,花药长椭圆形,子房圆柱状锥形,蒴果圆柱状,花期5月,果期7月。 生于海拔3300-3700米的山坡、河边的针阔叶混交林下及灌木丛中。产自中国西藏东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1]
目录
信息
海 拔:3300-3700
命名来源:(西藏植物志)[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40 1930]
中国植物志:57(2):105
亚组中文名:漏斗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Selensi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2]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约2—4米;小枝细瘦,直径约3毫米,幼时嫩绿色或淡棕 色,被密长约3—5(--7)毫米的腺毛, 以后逐渐脱落;老枝灰白色,常无毛。
叶常3—5 枚,密尘于枝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 长6—10厘米,宽4—5.5厘米,中 部以上最宽,先端圆形,有短尖头,基部圆形至微心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 色,有稀疏小腺体, 中脉在上面下凹,呈浅沟纹,近基部有腺头刚毛,在下面显著隆起, 有同样的毛;侧脉12—15对,在两面平坦能见;叶柄圆柱状, 长约1.5—3厘米,上面有 浅沟纹,密被腺头长刚毛。
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5朵,总仙短,长1--3毫米,具腺头刚毛;花梗长约1—2厘米, 密被腺头刚毛; 花萼杯状, 长8--12毫米,5裂, 裂片椭圆 形或卵形,长5—10毫米,宽3—4毫米,膜质,不等大,外面基部及边缘具短柄腺体,内面光滑;花冠钟状漏斗形, 长3.5—4厘米,粉红色,喉部有深紫红色斑点,5裂,裂 片近于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0,长约1.5—3厘米,不 等长,花丝基部线形,被丛卷毛,花药长椭圆形,长2.5毫米;雌蕊长3.5—4厘米, 与 花冠近等长;子房圆柱状锥形;长约5毫米,密被有柄腺体,花柱下部的三分之一有同样 的腺体,柱头膨大,微分裂。
近种区别
该种幼枝及叶柄上有长达3-7毫米的腺头长刚毛,花梗上亦有腺头刚毛,较短;花萼发达,长达5-10毫米,在本亚组内是较为突出的特征,与其它各种显著不同。[4]
亚属概述
常绿灌木至乔木,稀为匍匐状小灌木.叶革质,较大,常椭圆形至宽披针形或近于圆 形,无毛至下面具各式毛被,稀具腺体或上面有蜡质,无鳞片。顶生总状伞形花序,常多 花,稀仅有1—2花;花萼小,环状,稀增大发育成杯状,绿色或红色,5(--6--8)裂; 花冠较人,钟状,管状,漏斗状,稀杯状或碟状,粉红色、白色、红色至紫红色,稀黄 色,基部有深色的蜜腺囊或否,5裂,稀6—8裂;雄蕊常为花冠裂片的1倍,通常10, 稀11—20,不等长;子房常圆柱形或卵圆形,无毛或具稀或密的各式毛被,稀具腺体,5 —18室;花柱细长,常无毛或通顶被毛或腺体。蒴果圆柱形,直或弯曲,被毛或否,成 熟后室间开裂;种子多数,周边常具膜质的薄翅。 亚属的模式种:Rhododendron.Japomcum(Blume)Schneid.(Hymenanthes japon- icum Blume) 本亚属仅有1组。[5]
产地分布
产我国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 300—3 700米的山坡。河边的针阔叶混交林下及灌木丛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林芝。[6]
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7]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8]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9]
参考来源
- ↑ 硬毛杜鹃,有道网
- ↑ 硬毛杜鹃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植物通
- ↑ 硬毛杜鹃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植物通
- ↑ 硬毛杜鹃,有道网
- ↑ 硬毛杜鹃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植物通
- ↑ 硬毛杜鹃Rhododendron hirtipes Tagg,植物通
- ↑ 杜鹃花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 ↑ 杜鹃花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 ↑ 弯蒴杜鹃,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