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碑埡鄉

中文名 :碑埡鄉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

碑埡鄉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轄鄉,地處邊遠山區,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50公里。面積37.52平方千米,人口6535人(2017)。劍(閣)南(部)公路從境內通過。轄小碑、松柏等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兼產棉花。 [1]

目錄

歷史沿革

1953年置碑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白龍鎮,1995年析復鄉。

經濟發展

由於持續的乾旱,碑埡鄉缺水農戶已達1536戶,受災人口5478人,14個高山村組的群眾多數都需到幾公里外的地方找水背水;全鄉水稻栽插面積僅280餘畝,不到常年的6%;海拔高度:607米。大春農業基本絕收。針對嚴峻的乾旱形勢,碑埡鄉黨委政府不等不靠,緊急行動,組織群眾千方百計持續抗旱,狠抓抗災自救工作,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是積極引導,主動抓旱地改制。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的原則,6月10日,鄉黨委組織召開鄉村組三級幹部會,對旱地改制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並實行鄉幹部駐村督導,村包組、組包村的方式,確保科學安排,合理調度水源,為改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全鄉群眾已備足種子、種苗,全力以赴抓多經和晚秋作物栽種工作。

二是積極組織送水,保障人飲用水安全。全鄉共組建6個幹部抗災自救組、45個黨員抗旱幫扶隊、1個民兵應急分隊,幫助農戶找水源打井50餘口,並對農村五保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實行送水幫扶。如先鋒村五組徐步玉幫助殘疾老人徐文順送水已達2月有餘;掛聯部門縣教育局籌措資金7000餘元,為部分缺水戶購買水桶380隻;鄉政府每月還從工作經費中列支一部份作為送水保人飲資金,保證困難戶人飲用水安全,深受群眾好評。

三是抓夏修,夯實"命脈"基礎。為認真落實劍府[2007]17號文件精神,該鄉針對旱情和勞動力短缺情況,提出了"勞資結合、全面整治、確保蓄水"的水利夏修目標。根據大埡村山坪塘等水利工程已乾涸,河堰尚有一定量蓄水的實際,在鄉黨委的正確引導下,村民通過"一事一議"集資在大埡村8組、9組、小碑村5組各新建提灌站1處,鄉財政還擠出資金2萬餘元給予資助。大埡村8組村民羅仕照,帶領全組在家農戶26戶,集資2.6萬元,個人墊資2萬元,投勞220餘個,僅用15天時間完成了一座22千瓦提灌站的建設任務。山峰村對一座石河堰的整治,已置運沙石12立方米,水泥7噸;大埡村通過淘淤清基、加固堤壩、整治溢洪道等措施,完成了一座小二型水庫和3口山坪塘整治任務。在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夏修期間,鄉共規劃整治山坪塘、石河堰等水利工程223處。該鄉已完成小二型水庫整治1座,山坪塘整治42口,石河堰6道,新建提灌站5處,維修提灌站12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