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碑碣

古代中國人民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圓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紀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後世碑碣名稱往往混用。

詞語讀音

拼音:bēi jié

注音:ㄅㄟ ㄐㄧㄝ ˊ [1]

基本解釋

[stone tablet]∶碑刻的統稱。

荊楚碑碣皆協所書。——《南史·顏協傳》 [1]

引證解釋

1. 石碑方首者稱碑,圓首者稱碣。後多不分,以之為碑刻的統稱。

《南史·文學傳·顏協》:「時 吳 人 范懷約 能隸書, 協 學其書,殆過真也。 荊楚 碑碣皆 協 所書。」

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詩:「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

水滸傳》第一回:「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着……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五三》:「當開會之前, 兼士 要我的碑碣拓片去陳列,我答應了。」

2. 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 漯水 又東逕 漢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

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你不去望夫石上變化身,築墳台上立個碑碣?」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大修 別山 (張同敞 )墓道,立碑碣。」

冰心寄小讀者》二六:「我一星期中至少去三次,撫着碑碣,摘去殘花。我覺得墓中人很安適的,不知墓中人以我為如何?」

3. 喻指具有紀念意義的標誌。

魯迅《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小說《士敏土》為 革拉特珂夫 所作的名篇,也是新 俄 文學的永久的碑碣。」 [1]

辨析

在唐代,「碑」和「碣」的用法是有區別的,五品以上的用碑,五品以下的用碣,到後世往往混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