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
碟中谍 |
dié zhōng dié |
中文名: 碟中谍 外文名: Mission: Impossible 出品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布莱恩•德•帕尔玛 出品时间: 1996年 制片人: 汤姆•克鲁斯 编剧: 罗伯特•唐尼,大卫•凯普,斯蒂文•泽里安 类型: 动作,冒险 上映时间: 1996年5月22日 对白语言: 英语 主演: 汤姆•克鲁斯,强•沃特,文•瑞姆斯、艾曼纽•贝阿,亨利•科[1] 泽尼,让•雷诺 |
《碟中谍》(英语:Mission: Impossible)是1996年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美国动作冒险电影,由汤姆•克鲁斯、强•沃特、亨利•科泽尼、艾曼纽•贝阿、让•雷诺、文•瑞姆斯等主演,该影片于1996年5月22日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于当年取得第三高的票房收入。
《碟中谍》根据1968-1973年在美国CBS电视台播出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该影片围绕美国“不可能的任务情报署(MIF)”展开。该情报署的特工都身手不凡,而且他们也擅长使用易容术,让目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供出情报。[2]
目录
剧情介绍
中情局向以吉姆为首的特工小组发来指令,一名特工人员已经叛国,将在布拉格的领事馆窃取中情局在东欧潜伏的特工名单,一旦落入坏人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奉命获取该特工窃取情报的证据,并将其与买家逮捕。很快,在吉姆的策划下,一线主力伊森•亨特和其他几名成员全部到位,不过当计划进行到一半时,包括吉姆在内的小组成员相继殒命,情报失踪,只有伊森一人生还。精神几乎崩溃的伊森与上司见面,却因幸免遇难和帐户上突然多出的12万美元被指认为叛徒,原来失窃的是假情报,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查出内奸。突出重围的伊森决定查出叛徒,而此时,同样侥幸生还的吉姆的妻子克莱尔与伊森重逢。
伊森找到中情局的两名停职特工,一行四人潜入兰利总部,成功窃取情报。赶到伦敦的伊森突然邂逅吉姆,在吉姆的谎言下,伊森逐渐理清脉络,吉姆和克莱尔应该是幕后真凶。不久,伊森、麦克斯、吉姆和中情局齐聚交易情报的火车,展开殊死搏斗。一番惊心动魄的交锋过后,伊森终于铲除内奸,重新回到特工行列。[3]
幕后花絮
电视剧版《谍中谍》的铁杆粉丝非常不满该片对吉姆的描写。
在拍摄伊森潜入中情局总部窃取情报的画面时,被悬在半空中的克鲁斯总是头部着地,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克鲁斯不得不在鞋里放了很多硬币。
中情局总部大厅是在伦敦的郡议会大楼拍摄的,而塔桥旁边的直升机停机坪是临时搭建的。
该片是在全美3000多家影院上映的第一部影片。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同名电视剧集播映30年后,美国知名导演、当代悬疑大师布莱恩•德•帕尔马再度拾起该经典题材,将《碟中谍》搬上电影银幕。
主创团队
《碟中谍》制片方不仅请到了好莱坞知名男影星汤姆•克鲁斯担当男一号,该片也是克鲁斯与前经纪人波拉•瓦格纳成立的“克鲁斯•瓦格纳制片公司(C|W Productions)”的处女作,汤姆•克鲁斯与波拉•瓦格纳亲自担任制片人一职。
影片配乐
《碟中谍》配乐部分由音乐大师丹尼•埃尔夫曼操刀,同时请来了爱尔兰U2乐队的吉它手亚当•克雷顿与鼓手拉里•穆林将电视剧版主题曲进行了重新编配。
影片评价
影片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人物身份全是谜的间谍世界,一个又一个高潮接踵而至。其中三处尤为精彩:主角从布拉格一家装修新潮的咖啡馆逃离时,打烂巨大的鱼缸,不仅画面独特,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主角潜回中央情报局偷文件的情节已成为经典;影片的最后一个高潮是他趴在火车顶上,前有隧道,后有直升机追赶,全然是视觉过山车的效果。2000年的第二集由吴宇森导演,有一种典型的吴氏风格,夸张而富有诗意;剧情搬到了澳洲,头绪远不如第一集繁复。
节奏化的蒙太奇处理、追踪式的长镜头、“顶拍”视觉效果等要素使得《碟中谍》带有德•帕尔马强烈的个人风格,情节之巧妙、布局谋篇之细致、悬念设计之绝顶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伊桑•亨特潜入中情局总部,空降以窃取特工名单的那段“舞蹈”,把导演本人构造戏剧张力的功夫推向极致。[5]
风格独特,轻松活泼,但是缺乏人物深度,尽管影片有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卡司阵容。(《今日美国》评)
每一个效果都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只有有意思头脑的电影制作者和观众才会被引起兴趣,当然不会有太多兴趣,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芝加哥读者报》评)
不管它令人失望的理由是什么,《碟中谍》是一个错误的任务,刺激你希望它的电视版前身重播会立即到来。(《奥斯汀纪事》评)
相关视频
===碟中谍4:远处传来了声音,伊森听出了这是他们的信号===https://v.qq.com/x/page/f08328t26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