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鎮
碧口鎮原名碧峪口、碧霞口,位於隴南市文縣的東南部,白龍江與白水交匯之處,它與通渭縣馬營鎮、永登縣紅城鎮、華亭安口鎮並稱為「甘肅四大名鎮」,又因1949年以前,碧口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商賈林立,而列於甘肅四大名鎮之首。
中文名稱:碧口鎮
外文名稱:Bikou Town
別 名:碧霞口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甘肅省隴南市文縣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村委會,75個自然村
政府駐地:早陽壩新區
電話區號:0939
郵政區碼:746412
地理位置:文縣東南部
面 積:208.17平方千米
人 口:17736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碧山公園、石龍溝馬家山茶園風景區、碧峰溝紅軍長征紀念館
機 場:隴南成縣機場
火車站:隴南站
車牌代碼:甘K
海 拔:628米
目錄
歷史文化
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多為四川經商落戶移民,語言、服飾、習俗、民宅無不和巴蜀大地同出一轍,故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之說。碧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古發掘響浪漢代墓群出土的銅器表明,兩漢時期這裡就有農牧活動。明清以來,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龍江、嘉陵江兩百里水道,成為水上「絲綢之路」,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震峽谷,縴夫肩上的縴繩溝通了甘、青與巴蜀的聯繫。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馮家溝只有十幾家茅舍。當時。四川來甘肅的舟輯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廟行店,後遷至肖家壩的旋灘,乾隆初年遷至碧口。至此,碧口成為繁華興旺的水陸碼頭,甘肅、四川的物資集散地,木船沿白龍江入嘉陵江可直達重慶。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藥材、土特產品運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帶日用物品進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須經過碧口集散。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為甘肅四大重鎮之一,有「小上海」之稱。隨着水運業的日益興旺,碧口古鎮繁華至極,各地客商紛紛解囊建館修宮,一時間工商船幫會館林立,成為商鎮發達的象徵。江西會館三元宮、四川會館川主宮、陝西會館忠義宮、船幫之所魯班廟等,各具風姿。清乾隆七年(1742年)開始修建以供奉鎮江龍王為主的紫雲宮,為船幫會館,俗稱王爺廟,歷時六十載建成,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經兩次修葺,此廟富麗堂皇,宏偉壯麗,為鄰近諸省少有。同時帶建有不少廟宇,如紅廟子、南山寺、土地廟、響浪寺等。
民國初年,碧口街居民500餘戶,2000多人,除本地十幾戶張姓農民外,余者皆為外來商族。每日來碧馱運騾馬100多匹,肩挑背負及來往客商1000多人,每逢集日四鄰農村來趕集交易者尤多,市場喧嚷繁榮,行人擦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額達八九萬元。碧口可謂萬商雲集,遂成為甘肅四大名鎮之冠。民國年間,碧口陸續增設了煙酒營業稅局、直接稅局、特稅局、海關稅局等稅收機關。抗日戰爭後期部分海關淪陷,藥材出口滯銷,經營藥材的商家改營大煙生意,碧口至此大煙生意交易躍居全省首位。年稅收曾多達兩萬多銀元,占全省稅收的一半以上。民國十六年(1927年),碧口統捐局達七萬六千元(銀圓)。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價稅六萬六千多元,碧口經濟之繁榮由此略見一斑。民國後建碧口公園,其內有園亭樓廓、動物園、抗日樓、書畫院、城隍廟、文廟等,可見古鎮歷史的繁榮。清代有詩《碧峪鎮登紫雲宮樓》為證:紫雲樓閣最高層,遙眺關河遠是增。山勢千重盤隴蜀,江聲一氣赴嘉陵。川原形勢仍古今,人數代遷感廢興。今日皇圖垂鞏固,須知寰海水清澄。1933年新建碧山公園,大禮堂門口有一聯云:碧山巍峨緊關秦嶺千重鎖,白水洶湧衝破江河萬里濤。
鄉鎮概況
碧口鎮
距文縣縣城85公里,它南鄰四川青川縣,白龍江從這裡向東進入四川省。海拔624米,與平均海拔在1300多米的甘肅省相比,這裡真的算是甘肅的平原了。就像它的地理位置一樣,碧口是陝甘文化與巴蜀文化的過渡地帶,這裡的語言、風俗習慣大多與一江之隔的四川相似,自古就有「碧口不像甘」的說法。海拔624米的碧口相比於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甘肅省,是省內名副其實的低海拔地區,其境內的罐子溝海拔550米,是甘肅省海撥最低的地方。碧口位於西秦嶺山地和岷山山系的交匯地帶,高大連綿的秦嶺擋住了北方呼嘯南下的冷空氣,而向南縱橫開口的白龍江河谷又能使形成於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濕氣流一路經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延伸到白龍江中下遊河谷,因此,碧口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冬天,這裡要比同緯度地區暖和得多,被稱為「甘肅的西雙版納」和「隴上小江南」。
碧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尤其是李子壩、碧峰溝一帶,雨霧繚繞,很適宜茶樹生長[1] 。這裡也是甘肅境內最早引種茶樹的地方,早在清代道光年間,碧口鎮的李子壩就開始種茶,那裡的茶園裡至今還有一百多年樹齡的老茶樹。碧口的茶葉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碧口龍井,碧口龍井採用龍井茶的製造方法,採摘細嫩芽葉,手工精心製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澤翠綠,湯色黃綠,香氣清高,滋味濃爽,耐沖泡。它已成為甘肅最有名的自產茶葉品牌。
在碧口白龍江以西的深山密林中,還棲息着「國寶」大熊貓和金絲猴。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的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就在碧口境內,並且保護區管理局還在碧口設有保護站。
全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8個行政村(碧峰、響浪、何家灣、石土地、井地、曲水灣、白果、李子壩),63個合作社,75個自然村。其中5個行政村(碧峰、響浪、何家灣、石土地、井地、曲水灣)地處白龍江沿岸,有2個行政村(白果、李子壩)坐落在深山。境內有60多個企事業單位,省屬企業有碧口水電廠、白龍江金礦,縣屬單位有移民局、文縣二中、文縣第二人民醫院等,其餘均屬縣級財貿、工交、文教、衛生等單位的下屬單位。
全鎮有17736人(2017年)。耕地面積11630畝,其中水田571畝,水澆地3425畝,旱地7634畝,經濟林8500多畝,茶園4000畝,蔬菜1200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37畝。2001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894萬元,多種經營收入1287萬元,糧食總產213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251公斤,人均純收入1061元。
經濟產業
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氣候溫和、降水量多、無霜期長、地理形態多樣的碧口適合多種氣候帶植物生長,農作物品種多,森林覆蓋率高,河谷縱橫,在廣闊的林地、溝谷生長着多種名貴中藥材、綠色無公害食用野生菌及薇菜、蕨菜、水葫蘆等野菜,還有很多食用野生菌類、蔬菜尚待進一步開發。銀杏、香樟、紅豆杉、珙桐等珍貴樹種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大鯢、金絲猴、麝香、羚羊、金錢豹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時常出沒,大熊貓的足跡也偶有出現。碧口總耕地面積11630畝,糧食播種面積16810畝,糧食產量263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元,人均占有糧620公斤,經濟總收入1895萬元,農業總產值1169萬元,多種經營收入1289.88萬元。國家的退耕還林,還茶政策在碧口具有建設生態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
碧口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提出「南茶北果」的發展思路,在李子壩、白果、曲水、碧峰等宜茶村發燕尾服茶園4000餘畝,年產茶50噸,產值達460多萬元,成為碧口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支柱產業,在井地、白果、曲水、石土地、何家嶺等村發展核桃、板栗、銀杏312畝,響浪、何家灣、碧峰等村為蔬菜基地,種植各類蔬菜1252畝,並建立了千畝高效農業示範區,碧口「南茶北果」為基礎的生態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
由於碧口農村耕地面積少,且受傳統經商思想和特定地域的影響,農民除了進行農業生產之外往往從事木材加工、竹編、建築、運輸、營銷及勞務輸出等行業,加快了碧口小城鎮建設和城鎮化進程。
二、以高耗能為主的礦產冶煉和初級工業結構亟待進行產業升級。以裝機30萬千瓦的碧口水電站為龍頭的白龍江梯級水電開發,為發展以冶煉為主的高耗能企業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先後建成年產8萬多噸硅鐵冶煉企業7家,銅加工企業一家,上繳稅收近2000萬元,占全縣財稅收入的75%。隨着美迪林枘米的有限責任公司氧化鈦產品投放國內市場標誌着碧口工業發展正向科技含量高的領域邁進。
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台。碧口玉源銅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碧口眾多非公有制企業的代表之一,以玉源銅礦、明達硅鐵廠以及既將立項上馬的麒麟寺水電站為主體的產業集團擁有上億元的雄厚資產,年上繳稅收達300萬元。碧口鎮區店鋪林立,小型加工企業與作坊眾多,飯店、酒吧、茶樓等服務場所更是遍布在大街小巷,如今碧口鎮的個體私營企業多達1013戶,他們在各行各業為碧口地區的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做着越來越多的貢獻。
特色產業
文縣碧口鎮圍繞資源和生態優勢,大力培育茶、油、果、藥、苗、草等產業項目,主導產業突出綠色特徵,產業的總量與效益逐年提高,綠色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碧口鎮依託特色優勢,提出興茶強畜奔小康的經濟發展思路,採取抓點示範促全面的方式,建成茶園、退耕還林、種草養殖等示範點片100多個近2畝,形成了山頂綠帽子、山腰茶帶子、山下種草養豬掙票子的產業格局。該鎮各辦公室還對示範點片實行掛牌管理,明確包抓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帶動了全鎮以綠色經濟為特色的主導產業長足發展。既讓沿江兩岸的生態更美,又為農民增收打開了「綠色」通道。在茶園建設方面,根據全鎮1.8萬多畝茶園初見效益的特點,及時制定了《茶廠建設及茶葉收購加工管理辦法》,扶持新建茶葉加工廠1個,興辦了鎮中心茶廠,扶持茶葉加工大戶50多戶,嚴格鮮葉收購等級和價格,讓利於民。2008年全鎮採摘名茶鮮葉160萬公斤,茶葉總產量200多噸,產值1700多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300元。在畜牧發展上,該鎮出台了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提倡種草養殖,種植苜蓿、白三葉等牧草500多畝,全鎮生豬飼養量達1.6萬頭,人均2頭。鎮上拿出3000餘元現金獎勵劉傑等5戶養殖大戶,劉傑所在的碧峰村靠養豬人均增收100多元,農民戲稱這是綠草養「金子」。
發展規劃
以資源優勢為依託,以工業小區建設為重點,着力強化農業基礎,大力發展工業企業和農村支柱產業,努力爭取小區建設優惠政策,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建設環境和辦事干業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推動碧口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向前發展。發展思路是:立足水利、電力、礦產、氣候四大資源優勢,強化以水利建設和農村支柱產業開發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電力、市鎮設施為主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開創以資源開發為龍頭,以糧食生產為基礎,以工業小區建設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以多種經營和第三產業為兩翼的具有碧口小區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新格局。
奮鬥目標是: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達到1272元。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好黨的各項農村政策,不斷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1、搞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並以此作為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2、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深入開展科普宣傳、科技培訓,推廣良種、配方實肥、地膜覆蓋、帶狀種植等實用技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3、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在抓好壩肩引水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的基礎上,爭取新上一批水利工程,力爭新增保灌面積3000畝,新修高標準石坎梯田500畝。重點抓好白果、碧峰兩村管引工程,解決曲水四馬山等6村22社的人畜飲水問題;4、加快支柱產業開發,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按照產業化要求,突出區域特色,實施規模發展。按照「南茶北果」區域特點,在江南片的李子壩、白果、碧峰、曲水等村繼續擴大茶葉面積,向萬畝茶園目標邁進,並抓好茶葉精加工和包裝增值。在江北片發展銀杏、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其次棚栽反季節蔬菜基地建設要有大的突破,以響浪、碧峰為重點,扶持農民發展綠色實體。同時要大力發展畜牧和水產養殖。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1、抓好交通建設,重點搞好李子壩、碧峰溝公路拓寬改造,爭取何家灣至響浪碼頭,井地、石土地、曲水3村鄉村道路建設的立項上馬;2、加快碧口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城建規劃,抓好自來水改造工程;3、爭取白龍江母豬灣段河堤工程建設儘早立項實施;4、力爭街區道路照明問題早日解決。5、搞好鎮區民居改;6、加快鎮區和農村電網改造;7、加強城區環境和綠化,徹底解決髒亂差;8、搞好科技、文化扶貧,增強「造血」功能,改善高半山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全鎮總體脫貧並向小康邁進。
三、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土地管理、環境保護三大國策,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文教衛生、公民道德建設、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五、切實改進工作作負,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為群眾多實事,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支持的信賴。
視頻
甘肅隴南文縣碧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