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耐火材料
简介
碱性耐火材料是指以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或氧化镁和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主要用于碱性炼钢炉、有色金属冶炼炉、玻璃和水泥工业用窑炉及其他热工设备。碱性耐火材料的品种很多,按化学矿物组成可分为镁质、镁尖晶石质、白云石质、橄榄石质、石灰石质等。若按其他方法分类,可分为烧成碱性耐火制品和不烧碱性耐火制品及烧成油浸碱性制品等。不烧碱性制品是指焦油结合制品,品种有沥青结合镁砖、白云石砖和镁白云石砖等、烧成油浸碱性制品是指烧成制品经过沥青浸渍,品种有油浸镁白云石砖、镁砖、白云石砖和石灰砖等。碱性耐火材料的耐火度高,抗碱性渣和铁渣能力强,热膨胀率较大,热震稳定性一般较差,抗水化性较差,在常温下蒸气压较低,在高温减压工作时,耐火材料因挥发而损耗,挥发速度与耐火材料的蒸气压成正比,气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挥发量越大。碱性耐火材料在常温下是电的不良导体,随温度的提高,电阻率减小,导电性增强。
评价
碱性耐火材料在整个19世纪用得不多,最早使用镁砖的历史可追溯到1868年。随着奥地利Veitsch矿的发现和开采,1880年后镁砖的应用迅速增加。1900年左右,镁砖已用于转炉、平炉、混铁炉和水泥窑,它们解决了冶金的迫切问题,其应用继续增长至1930年。1930年初期,镁铬制品在北美、法国和英国差不多同时首次出现于商业市场,最早的专利出现于1915年的英国,这一专利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没有及时投入生产。不烧碱性砖的应用始于美国,1920年在平炉使用,到1935年烧成与化学结合的镁铬耐火材料的生产已稳固得到建立,并以铬镁砖为主,这种砖之所以得到推广使用,是因为它们的性能比单纯的镁砖或铬砖优越。这种砖在高温下体积比较稳定,热稳定性较好,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碱性,因而能抵抗碱性平炉渣的侵蚀,并可与平炉顶的硅砖直接接触。此外,它们的高温强度也优于镁砖或铬砖。1933年左右,法国、澳大利亚两国首先试用碱性炉顶,获得相当成功的经验,英国在1934年采用了这种碱性炉顶设计,1939年有六个钢厂进行了全碱性平炉试验。前苏联亦在1935年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北美于1941年将碱性砖试用于炉顶,到1944年才进行整座碱性炉顶试验。在整个以上阶段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发现了这种材料普遍存在爆胀崩裂以及溶剂迁移和烧成膨胀等缺陷。由此化学结合制品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出现了各种不同结合剂的化学结合砖专利,结合剂有硫酸盐、硅酸钠、亚硫酸纸浆废液并配合加入少量黏土。同烧成制品一样,化学结合镁铬制品也发现剥落损坏,温度急剧变化是引起这种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存在以上不足,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出现直接结合砖这一概念。在美国,这些新的概念迅速演化成为商品,直接结合的碱性砖在1961年末就已出现于市场。这些砖马上就取得了成功,并几乎在炉子结构中承受应力和炉渣侵蚀严重之处完全取代化学结合砖。[1]